第146章 姑娘請披黃袍(三十二)

一本折子,仿佛一塊熱炭,被扔到了朝堂上,帶著滾沸的聲響。

陛下登基後就頗為依仗的兵部侍郎隋正陸當即出列說道:

“陛下,臣以為此事應交付三司,若得查證……”

“若得查證?”一身穿紅色官服的女子昂首出列,“敢問隋侍郎,您打算如何查證?現下太尉正為國征戰,刑部和大理寺是要陣前拿人不成?還是說您要通政司趁著太尉大人不在去平盧鎖拿她的家人和僚屬?”

說罷,她轉身對著禦座道:

“陛下,造反一事茲事體大,太尉大人乃是國之柱石,怎能憑一面之詞就令有司查問?”

混跡朝堂多年,在列皆是人精。

謀逆這種事,一旦真的“查”,至少意味著陛下是有所懷疑的。

替孟月池說話的女子名叫蘇婉青,她十九歲考中二甲進士,也稱得上是少年英才,只可惜,先帝多年間貶謫與女舊臣相關的女臣,她因為出身勇毅學宮,在三十二歲時候才做到從五品的大理寺正,如今她三十六歲,在新帝登基之後被封為大理寺少卿。

環顧朝堂,蘇婉青再次對禦座行禮:

“陛下,此事還是應該從長計議。”

這時,又有人說:“陛下,不如讓孟太尉寫折子自辯!”

“自辯?陛下,臣以為應該將折子發還兩位將軍,讓他們有據上奏,無據治罪。”

“沒錯!陛下,平亂剿匪正在緊要關頭,戰機可謂稍縱即逝,太尉自南下平叛以來有功無過,義武將軍封康平、武寧將軍吳崇茂二人卻在此時狀告太尉,又無實據,微臣以為兩位將軍乃是貪功之心驅使,才做出這等事。”

“陛下,臣以為……”

萬俟引高坐在禦座上,看著下面的群臣。

為孟月池說話之人竟然占多數。

“陛下,義武、武寧兩位將軍平叛一年未曾建功,卻在此時為搶功而攻訐當朝太尉,陛下若不責罰,微臣只恐陣前將士寒心。”

說話的人穿著一身淺緋色長裙,腰間束著金帶。

萬俟引看了她一眼,倒是絲毫不覺得意外。

為了拉攏朝中一些新貴士族,他在登基之前就一直想辦法和楚州墨家交好,墨家這些年在平盧賺的盆滿缽滿,在朝堂上反而不思進取,墨桁故去之後,他的兩個兒子都丁憂回鄉,只剩了孫女墨懷袖一人任從五品的梧州長史。

萬俟引為顯恩寵,將她調入繁京做了正五品的中書舍人。

這其中,自然也考慮了墨懷袖的出身,還有她和孟月池之間似有似無的交情。

孟月池的背後太幹凈了,想要討好她真的太難。

見事情漸漸轉向了對封康平二人的口誅筆伐,有些人著急了。

戶部尚書範徐說:

“陛下,兩位將軍敢上書朝廷,也是一片為國之心,若是朝中畏懼太尉之威將兩位將軍定罪,臣只怕以後朝中眾人見‘孟’而生畏,只怕到時……”

範徐沒有將話說盡,話頭卻已經指向了孟月池的威勢太過。

他也是先帝指給陛下的“師傅”之一,說出口的話陛下也得細細思量,見他親自開口,立刻有人摩拳擦掌,準備跟上。

孟月池一個在外的節度使,跟朝中眾臣沒有什麽往來,卻能讓群臣為她說話,這不正是她依仗平盧之威幹涉朝政?這等人,她要是真有一日生出了不臣之心,朝中又如何防備?

算起來,平盧節度使為大啟征戰十余年,名聲倒是一直沒好過,從前有人說她兇悍過甚,後來又說她擁兵自重,現在,連不臣之心都出來了,範大人的話讓本相實在是聽不懂,怎麽一個人在朝中被人說兩句好話,也成了罪過?封康平、吳崇茂二人既然可以無證據就說平盧節度使是心有不臣,那旁人說他們兩人是為了搶功而構陷上官,倒也不錯。若要查孟月池,先查封康平和吳崇茂,這才說得過去。

梅舸的雙手攏在袖中,站在了群臣之前。

先帝去後,陛下加封她是太傅,如今在朝中是真真正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察覺到梅舸出來只說了幾句話,就壓下了朝中的暗湧,範徐等人就算心中不忿,也不敢與她爭鋒。

沒有人再說什麽,梅舸退回了朝臣之中,手依然攏在袖子裏,如今的朝堂上到處都是看著她的目光,她卻好像毫無察覺。

兩朝為相的梅大人,比起遠在淮水的孟月池,她才是現在朝中許多人的心腹大患。

“既然如此,傳朕旨意,令封康平和吳崇茂二人聽從太尉安排,平亂安民,待戰事了結,再行問責之事。”

對於這個結果,朝中想要拉下孟月池的人不滿意,想要護住孟月池的人也不滿意。

至於孟月池本人,她並沒有等到朝廷給結果。

封康平二人的折子還沒呈到禦前,從繁京送給她的密信已經陸陸續續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