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 063 封侯(第3/6頁)

童良撓了撓頭說:“我也不知道,打有記憶開始咱們就住在山上了,林叔和我爹他們也沒提過這事。”

見從他口裏問不出什麽有用的東西,陳雲州只能自己摸索,現在唯一的線索就是他的名字來歷。

他詢問道:“那我跟陳狀元誰大一點啊?”

童良笑呵呵地說:“陳狀元比你大十個月,他是上一年年末生的。”

所以他現在比以前預想的還小差不多一歲,得,別人都是越活越年長,他倒好,越活越年輕了。

陳雲州都不知道怎麽吐槽好。

不過現在可以得出一個有用的線索,十九年前原主是在雲州出生的,其父母當時應該也在雲州才是。莫非他是雲州人氏,家裏遭遇了什麽重大變故,所以才會舉家搬遷到這裏?

而且原主父母既然會用雲州來給他命名,那雲州對他們家的意義應該很重大。

陳雲州覺得若想搞清楚,他可以派個人去雲州查查十九年前雲州發生過什麽大事,有沒有哪個家族在此後的一兩年時間內出事,肯定能找到一些有用的線索。

只是陳雲州這個計劃還沒來得及實施就胎死腹中了。

因為臘月二十一這天,他們派去儀州打探消息的探子回來了。

儀州還沒陷落,消息比慶川府靈通許多。

十一月初的時候,西北的遊牧民族北昌人趁著大燕內亂之際,率兵南下劫掠,連破五城,其中就包括了雲州。如今,雲州已經被北昌人占據,城中百姓逃的逃,死的死,所剩不多。

這情況,現在派人去雲州,只怕也打探不了什麽消息,一個不小心還要搭幾個人進去。

陳雲州只能作罷。

算了,左右是原主的身世,又不是他自己的,跟他有什麽關系呢?不知道就不知道吧,他現在首先要考慮的是守好慶川,其他都不那麽重要。

陶建華看到這個消息恍然大悟:“難怪朝廷一直沒派兵支援我們,敢情是真的抽不出兵力啊。”

現如今這種情況,朝廷必是要將大部分的兵力守在西北和江南兩處重地,兩線作戰,壓力很大,無暇他顧。只有等緩過勁兒來後,才會有空處理橋州、興遠州、慶川府這些地方的動亂。

鄭深眉頭皺得很深很深:“北昌人兵強馬壯,驍勇善戰,西北軍節節敗退,這情況很不利啊。而且以往他們南下都是搶完就退回草原,這次竟駐紮在了西北數城中,若是借此繼續南下,深入朝廷腹地就糟糕。”

可不是,這次北昌人也有了占地為王的念頭,這對大燕朝廷來說可是個天大的壞消息。因為他們可以借助現在占據的城池,一步一步地往南往東推進。

陶建華也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如今江南的動亂還未平息,西北又亂,朝廷的援軍肯定是指望不上了,那咱們的軍費還有希望拿到嗎?”

陳雲州輕輕搖頭,不怎麽抱希望:“恐怕難。”

朝廷本來就沒多少錢。

江南的戰爭持續了一年,至少也得花個幾百萬兩銀子。如今又要對抗北昌人,軍費開支還得往上長。

可與之對應的卻是朝廷稅收的急劇減少。

江南動蕩,連失數州,今年這些州府肯定是不能為朝廷提供稅收的。

下半年懷州、興遠州、橋州三地大部分地區淪陷,田賦也被葛家軍搶了,慶川府的田賦也沒來得及送去朝廷,這四州的田賦也沒指望。

這些加起來,朝廷今年恐怕要損失四分之一的收入。

收入減少,可開支卻在進一步擴大,朝廷上哪拿錢給他們?

陳雲州更擔憂另一點:“怕是明年的田賦還要增加。”

陶建華震驚了:“還加?這……現在已經很重了,今年風調雨順,咱們收了田賦,百姓所得余糧已不多,若是再增加,他們豈不是相當於白種地了?”

陳雲州揉了揉眉心:“打仗要錢,不增加田賦從哪兒來?朝廷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便是田賦,鹽稅、商稅所占比例極小。而且,明年征兵徭役負擔肯定也會進一步增加。”

不然戰場上損失的兵員從哪裏補?

還有輜重後勤運輸,這些活誰幹?

明年若是年經好也就罷了,再苦百姓都能活下去,但若哪個地方再遇天災,顆粒無收,淪為流民土匪甚至是投奔亂軍的百姓會更多。

這就是個惡性循環,但沒辦法,朝廷要平亂,要抵抗高昌人的侵略,那就必須得增兵加軍費,可錢不會憑空變出來,只能從百姓身上搜刮了。

陳雲州仿佛看到了大廈將傾的一幕。

如今就看大燕王朝的氣數盡沒盡了。

若是能天降紫微星,力挽狂瀾,這王朝還能如歷史上的唐宋之類的,在經歷劇變之後,由盛轉衰還能再喘息個幾十上百年,不然還真不好說。

經葛家軍一事,如今陳雲州對所謂的亂軍沒半點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