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萬古星雨破神州,妖蛇煉符滅人道

悟空化身進入赤離宮,就變回伏衡華的本來容貌,與兩個妹妹一起探索雙子宮。

赤離宮早已是斷壁殘垣。因此,需要伏桐君二人先對丹神宮勘探後,將格局、圖紙傳給伏衡華。

伏衡華再從相對應方位,把廢墟復原成宮殿,再度進行探索。

隨著前殿區域的探究,雙方明白赤離、丹神二宮的來歷。

這是比太玄道宗傳播仙道,更古老時代遺留的遺跡。

伏桐君和伏流徽站在一塊刻滿神秘文字的浮雕前。

那種文字形似一個個扭曲的蟲蛇體。伏流徽完全無法辨認,可伏桐君卻本能解讀出這種文字。

“浮雕記錄一場‘隕星劫’。從天而降的隕石墜落東萊。雖然隕石被強行擊碎,但飛揚的塵埃遮蔽日月星辰,破碎的隕石碎片化作漫天火雨砸斷祖脈,締造長達百年的黑暗期。等等,按照這個時間算,九千多年前?大隕石雨?”

文明,是一代一代傳承的。

星象、歷法、地志是重中之重。

人為記錄的王朝歷史可以在歲月長河中任意塗抹。但天象星辰的墜落,大地山河的變遷。這樣的歷史銘刻在穹空星軌,記錄於山河大地,無從篡改。

伏衡華回憶《大靈天星籍》,緩緩道:“覆洲前八千三百年,天降星雨,祖龍折角、陸沉三丈。”

伏家白榆堂擅觀星,早年先人們以覆洲為標尺,逆推一萬年,記錄星象變化。從北極星的換代更替,隕石流星的墜落,到二十八星宿的星位轉移……這部星書以星辰變化,講述天道萬氣流轉之妙。

在伏家,這本書雖然珍貴,卻對伏家所有族人開放。只是有心思閱讀研究星象的人,實在太少了。

伏桐君聽到伏衡華的話,回憶星書資料。

星書記錄的“祖龍”,指的是東萊神州的靈脈之祖,祖龍脈。

大隕星雨中祖龍折角,指的是龍角靈脈所在山系被隕星崩斷。

“那片山系的名字,你還記得嗎?”

“你真以為我什麽都知道嗎?八千多年前的山系名字還清楚?”

伏衡華沒好氣回了一句。

伏桐君當即冷笑:“某人自詡博學,看來不過如此。你整天翻閱神州時代的古籍,難道上頭沒有只言片語的線索?”

伏衡華閉目回憶了一會兒:“龍角靈脈所在的山系,應該是當世神州最高的幾座山峰之一。結合河洛歷時期的名山傳續看。斷掉的山脈,不是玉岱就是丹嵩吧?後世這兩座大山已經失去蹤跡。”

“……”

見伏衡華說出答案,伏桐君不好再擠兌,繼續翻譯浮雕上的內容。

“上面說,是玉岱山。從位置上,好像就在延龍這邊?星雨砸斷靈山,導致祖脈外泄,神州靈脈受損。

“後來塵埃彌漫天空,日月無光。神州經歷長達百年的黑暗時代。當黑暗時代過去,人族文明已然崩潰,存留者不足萬一。”

伏桐君一字一句翻譯,伏衡華一邊傾聽,一邊拼接自己這邊的浮雕壁畫,並拓印下來,讓伏桐君翻譯。

“內容差不多,都是關於大隕星雨毀滅文明的事。你那邊的記錄,更詳細記錄古代文明對隕星的應對策略。從我們這個時間點往前推,應該在一萬年前。古文明預言占蔔到隕星會在未來降臨。因此,結合當世文明技術打造十二座宮殿。通過祖脈增幅,發射擊碎隕星的神光。其結果,是一顆巨大的星辰崩碎成隕石雨,重創祖脈。”

伏衡華站起來,四下轉悠。

萬年之前的古文明,按理說和當今由太玄道聖傳承的仙道文明格格不入。但很奇妙的,他能認出赤離宮的許多陣法布局。

陰陽風水、天幹地支,貌似在古文明也有類似的研究?

衡華暗道:或許,一萬年前的古文明,也是一個修真文明?上一個修真文明毀滅,經過過渡期後由太玄道聖傳下仙道真諦?

伏桐君在另一邊繼續翻譯:“黑暗時代後,十二神脈依托神宮庇護得以幸存,帶領殘存人族重建家園。”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生息發展。直到太玄道聖降臨東萊,帶來嶄新的仙道文明。

伏桐君:“後來十二神脈隱匿在人族,隨著人族繼續傳承。你那邊的赤離宮,就是董氏家系。”

“十二神脈?十二元辰陣?”

伏流徽聽到衡華喃喃自語,略一琢磨,恍然大悟。

當年古文明應對隕石的策略,是通過東萊大地的祖脈構架十二元辰陣。和延龍十二地支島相類。

而十二元辰的守護者,自然可以通過靈脈之力,維系神脈的長存。

這一方法,類似修真家族的“靈脈養人”。

假如延龍遭逢大難,人族文明毀滅。只有蟠龍島、天蛇島等十二島嶼上的人留存。那麽這些島嶼上的靈人,不就是後世傳唱的神脈血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