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貞觀三年,觀音與惠岸行者奉法旨前往東土大唐選出取經人。

這日,李世民正命高僧陳玄奘於化生寺設壇,宣講佛法。

那高僧陳玄奘實乃如來佛座下弟子金蟬子轉世,特來應劫。

觀音與惠岸行者化作遊方和尚求見人皇,還未說話,觀音就被叫破法號,被人皇引為座上賓。

觀音還未來得及詢問她何時來過東土大唐與帝王交流佛法,李世民便像是早有準備一般,招來陳玄奘,以迅雷之勢敲定西行取經者,轉手就將觀音贈予的袈裟寶物轉贈與陳玄奘。

觀音只覺得一切太過順利,心中暗自警惕,但李世民卻當著她的面與取經人陳玄奘結拜為義兄弟,賜國姓——唐,更名為三藏。

自此,唐三藏周身人族氣運籠罩,應劫取經人之選塵埃落定。

觀音與惠岸使者走這一趟,雖並未多費口舌,但人皇的積極配合卻令觀音十分警惕在意。

觀音於長安城中再三打探,竟發現貞觀元年之時竟已有人冒充她名諱與人皇交流,甚至為人皇造勢不少!

然觀音再三掐算卻都無法算出背後之人,正當她心中不悅之時,腦中忽然靈光一閃,想到了那位洪荒仙佛都諱莫至深,三緘其口的須彌天尊者。

觀音沉默良久,低誦法號,無聲離去。

五指山下

修行終於結束的悟空時隔百年,重新回到這座帶給他屈辱的五指山前,臉上已經沒有了當年的毛躁激進,可那雙眼睛卻還是如日光輝耀,如星光熠熠,不曾被磨滅。

悟空收回猴毛,睜開眼時,自己已然重新被壓入五指山下。

他已經明白,當年師父師母完全可以將五指山擊碎,卻並沒有這樣做的緣由。

只有當他真正知錯,真正得到教訓,真正擁有反抗聖人的力量時,他才能真正從五指山下出去。

憑借他自己的力量,拿回自由。

拿回他的,如意金箍棒。

……

商音與鴻鈞並肩立於雲端,看著悟空一遍又一遍對抗如來——亦或者說是接引留在五指山上的聖人之力。

如今鴻蒙意識尚在,不論悟空靈力修為如何遠超準聖大圓滿,都無法成就聖位。

但誰說,聖人便一定要是鴻蒙意識所承認的聖人?

天地所定,自當為聖。

悟空現在缺的,就是這樣一份天地功德,萬物所向。

悟空此行,前半段走的是與唐僧同行的西遊量劫,後半程,卻是孤身一人的逆天之路。

若成,自悟空之後,世間生靈再不被鴻蒙意識壓制,因果命運不再任其撥弄更改,聖人也將會是天地生靈所舉,而非鴻蒙意識授位。

商音擡手,將那根已經全然不同的如意金箍棒插進五指山山巔。

忽然,憑空迸發出一聲天崩地裂般的轟鳴巨響,聖人之力被打破規則,金符碎裂成漫天金光,五行山也裂成兩半。

飛沙走石間,掙脫束縛的悟空自五行山中輕身而起,金光燦燦的如意金箍棒甩出陣陣棍花,耀眼灼目。

悟空表情詫異地盯著手裏的金箍棒,只覺得好像有許多地方變得不同了,可一時半會兒又說不出究竟哪裏變了。

“咚!”

悟空的腦袋被一顆青棗正正砸中,但是這次,悟空只是笑嘻嘻地接住青棗咬了一口,嘴上含含糊糊道:“好甜!徒兒謝過師父!”

鴻鈞臉上沒什麽表情:“毛毛躁躁!”

商音無奈搖頭,擡手引了清泉將這臟猴兒好好洗涮了一番,順手變了件衣裳給他。

悟空曾經那套威風凜凜的鎧甲只是龍王尋常的法寶,根本扛不住聖人之力壓下時的威勢,早已碎裂成了殘骸。

鴻鈞掃過漫天仙佛或明目張膽,或鬼鬼祟祟探過來的神識,語氣平靜:“悟空身無長物,接下來的量劫之路,還要仰仗諸位了。”

天庭諸仙:“……”

玄門諸仙:“……”

反倒是佛門喜不自勝,只覺得這波穩賺不賠。

到了悟空手裏的寶貝,日後不就是歸屬他們佛門的戰力?

商音則是感覺到鴻蒙意識隱匿在側的注視,同樣龐大的元神直直對上三十三重天外的鴻蒙意識,針鋒相對。

眸光瀲灩,應著雲端揚起的風,輕輕蕩漾。

鴻蒙意識當然知道靈明石猴身上的變化,也自然看得到鴻鈞與商音介入西遊量劫的行為。

祂雖無法探知人族中的變化,但人族的動向如螻蟻渺小,如何能與聖人比擬?

祂並不在乎。

人族氣運的確因商音鴻鈞從中作梗暫時脫離掌控,但只要此番量劫目的達成,佛門大興,祂必定能以五弦琵琶之上不曾掌控的佛門氣運之力重創商音。

屆時,商音為保須彌天安穩,必定退離洪荒。

到那時,祂有的是精力一點點收拾如今看來已然亂套的洪荒。

思及此,祂的視線落在那靈明石猴身上,三十三重天外一片漆黑的夜幕中星辰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