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愛屋及烏

哥舒琎堯道:“是,也不全是,我有先帝禦賜的打王鞭,上打昏君下打逆臣,即便他們聯名上書彈劾我,我也不會受到影響,是我自己不想在京中與他們做無意義的糾纏,自請下放,剛好居安城縣令因病去世,我就來了這裏。”

聽哥舒說完過去的這些事情,他這才明白,為什麽哥舒會和他有相同的理念。

因為哥舒琎堯祖上是與女君共事的,傳承的是女君的理念。

比起朝中的各種貴族,哥舒他們更像是女君留在世上的火種和希望。

庭淵問:“那如今的青天書院如何?”

哥舒道:“如今青天書院招收學子會要求他們上報家庭情況,三代以內在朝為官者,對他們的錄取門檻會比平民學子要高,八成是平民學子,兩成權貴學子,正是因為有這個門檻在,權貴學子反倒不敢輕易入青天書院,而是選擇進鳳鳴書院,鳳鳴書院現在被京州求學的學子戲稱權貴書院。如今的青天書院雖然已經背離了女君的初衷,不再完全憑借名次錄取,但更多地保證了平民學子的利益。”

庭淵想了一下這個事情,換作是他,他也拿不出更好的解決方法。

廣招學子不作限制肯定會和十多年前一樣,平民學子成了貴族學子的墊腳石。

現在設立了門檻,能夠從一定程度上保證平民學子的利益,也是在從一定程度上削弱權貴的勢力。

但這樣下去終究不是長久之計,繼續如此,權貴和平民之間的分歧會越來越大,到最後會必不可免地爆發沖突。

庭淵道:“科舉公平也不是完全沒有解決方法。”

哥舒琎堯和伯景郁郁看向了他。

庭淵:“教育資源壟斷在貴族手裏,如果他們手裏不再壟斷教育資源,讀書的人越來越多,這種差距就會逐漸縮小。光靠扶持上層的平民學子是遠遠不夠的。”

在這裏,基礎教育是私人的事情,只有到了高等教育階段,才有國家幹預,導致眾多學子的基礎水平參差不齊。

百姓的知識水平分為兩個極端,不識字的占大多數。

哥舒琎堯:“提升基礎教育很難。”

庭淵:“不從底層做出改變,那想要消滅貴族,只有沒收財產,但這樣是治標不治本,消滅一批又會有一批新的權貴冒頭,一朝天子一朝臣,只有底層開始轉變,社會發展才會變快。”

伯景郁認真想了一下庭淵這個提議,難度確實很大,但是確實是有可行性的。

他問庭淵:“公子有什麽更好的主意嗎?”

庭淵:“如果每一個縣都有一個希望書院,未來何愁沒有希望?”

庭淵道:“科舉三年一屆,這些孩子三四歲就已經開始讀書,十二年後的科舉,他們其中會有不少人參加,保不齊他們就有可能中的。教育國有化,難在當下,福在千秋。不能因為事情難,就選擇跳過,跳過的次數多了,累積在一起,勢必要爆發。”“他是誰?”颶風問。

遇到林玉郎時,颶風和赤風並未跟他們在一起,他去總府調查賀蘭筠的案子返回金陽縣時,颶風和赤風還未到金陽縣,因此他並不知道賀蘭筠的事情。

驚風與他解釋,“賀蘭筠的父親,如今霖開縣的通判,就是他的妻子一直在資助聞人政,聞人政與賀蘭筠是同窗,兩人也算一起長大的發小,關系非常好,聞人政被押解到總府衙門,所有人都認為是聞人政奸汙了姚家姑娘,賀蘭筠堅持認為他無罪,四處為他奔走,想要深入調查還聞人政一個清白,不知何人將他滅口,怪罪在林玉郎的身上,而我們就是通過林玉郎得知姚家六口的死與聞人政無關,順著這條線才摸到這裏。”

颶風:“會不會這賀蘭闕也參與其中?”

驚風也不太清楚,林玉郎說這通判一家都是好人,通判幾年都不為自己做一身新衣服,朝廷下發的俸祿都拿來養善堂裏的孩子了,能夠養出賀蘭筠和聞人政這樣的孩子,這通判也是個清廉的好官。

“應該不會。”驚風道:“他十多年前在這裏當司戶,如今升職做了通判,正縣級的通判也就是個從七品的官員,往小了說也就是個芝麻綠豆大小的官。”

一個縣只有一個通判,其余的全都叫判官,在縣級通判是二把手,位置要比縣令低,和縣丞是平級,同是從七品的官員。

從七品和從八品只是一級之差,是很多官員一輩子的終點。

如今盛國最不缺的就是官員,晉升也不像從前那般容易,多的是官員平調,能夠快速晉升的官員,多數都是一甲進士或者是二甲前一百五十名的進士,若是三甲的進士想要有大的階層晉升基本不可能做到,除非是政績表現突出,或者得到提拔。周少衍是先夫人與周家老爺的兒子,周少衍的弟弟是繼夫人與周家老爺的兒子,兩人同父不同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