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搶救庭淵

來這個世界久了,庭淵越發地懷念自己從前的世界。

他不知道自己什麽時候可以回去,也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回去。

總是對這一天抱有期待,希望這一天能夠快一些來臨。

這個世界對他來說除了安靜,還有夜晚不被雲層遮擋的天空,並沒有什麽好的地方。

京州的官員自顧不暇,誰還有空管下面州地的事情。

這批官員拿到了,州衙這批官員的死期也就不遠了。

現在就差等證據補齊。

為了掩人耳目,伯景郁將這批官員半數打發去了吉州大壩,讓他們親眼去看看大壩那頭的情況。

余下的半數被他塞進了衙門,頂替了衙門裏被抓的官員。

州衙的人反應再慢,也有所察覺了。

只是伯景郁給的理由很合理,又沒把話挑明,他們就是察覺了什麽,也什麽都做不了。

證詞該拿到的都拿到了,只差吉州那邊清理出來的數量和庭淵手裏的數量做核對。

余下的就差哥舒琎堯在京城能不能再查出點什麽,即便京城那邊查不到別的,他們手裏的證據也足夠將州衙的官員治罪。

日子一天天地往後推移。齊天王竟然牽著一個男人出現在他們的面前。

眾人紛紛彎腰和伯景郁行禮。

“臣等參見齊天王殿下。”

伯景郁只是淡淡瞥了一眼,說:“免禮。”

待一眾官員起身後,伯景郁說道:“將近三年的鹽稅賬冊拿給本王查看。”

一部分人慌了神,另一部分則是十分迷茫。

慌神的那部分人沒想到最終還是暴露了,迷茫的人則不知道發什麽,怎麽好端端就跑到衙門來查鹽稅。

朝廷的鹽稅收入與其他收入略有不同。

官鹽由鹽商承包,賺來的銀子三成歸鹽商,七成歸朝廷。

因此一年算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陳余部共計八百多萬人。

按照每人每年用鹽量一斤半左右,一斤鹽要賣到三百文,鹽稅分成後的收入該是二百萬兩銀子。

伯景郁要看鹽稅的賬目,自然沒有人敢偷藏。

很快近三年的賬目就出現在他的手中。

伯景郁從頭看到尾,一年到頭總得交上來的鹽稅不足百萬兩銀子。

比他估算的要少一半。

這明顯是不正常的。

賬目上卻又是很清晰明了地,他只能懷疑是假賬。

可此時也不知道背後牽扯的人究竟有多少。

伯景郁只好將賬目全都收起來,打算另尋方法。

走出衙門,上了馬車後,庭淵問:“你怎麽不往下查。”

伯景郁將賬本拿給庭淵看。

庭淵接過翻看,也沒看出有什麽異常。

伯景郁說:“查是要查的,可是也要有方法,這些官員不見真章自然是不會主動坦白。”

“那你有什麽打算?”

伯景郁:“我會讓驚風他們去安排,找人去鹽商的鋪子盯梢,看看他們一天到晚能夠賣多少鹽,再核查他們的賬目,看看存不存在陰陽賬目,從中中飽私囊,若是能從鹽商下手一路往上查,我相信也不難查出來。”

庭淵嘆了一聲。

伯景郁有些不解:“這不是有辦法嗎?你怎麽還唉聲嘆氣。”

庭淵解釋道:“我是替宋詩文難過,我們調查起來如此容易的事情,只怕他查起來困難重重,而他也不能擅自離開自己的為官之地,即便是想要將自己發現的事情上報,消息也根本傳不到朝廷的手裏。”

伯景郁道:“有些權力不能下放,如果官員可以隨便離開自己的為官之地,那麽有心叛亂者便能夠一路暢通無阻。”

“我倒也不是想要你解開這個限制,我只是感嘆。”

聞人政也是難以將自己所知道的消息傳遞出來。

“我的意思是,如果能夠有一個渠道可以幫助官員將他們所得罪的信息傳遞出去,或許他們就不會死。”

伯景郁明白了庭淵的意思,“這件事情我會考慮啊,讓他們想想辦法。”

當官場上下混濁成為常態的情況下,偶爾清醒的官員,便是異類,他道:“終究還是要想辦法讓官場清明,否則就憑他們欺上瞞下只手遮天,消息想往外傳,很難。”

庭淵嗯了一聲,對此他也沒有什麽比較好的辦法,畢竟這裏傳遞消息依舊靠的是人和信。

鹽的問題交給驚風等人安排,為了避免個體差異,他們監視了望洋城內十八家鹽鋪,從早上開門到晚上關門,一整天的時間裏購買了多少鹽,共計多少錢。

等到晚上關門,賬房先生算完賬以後,他們再將賬本偷出來進行核對。

最終得出的結論相同。

全城十八家鹽鋪都一樣,存在陰陽賬目。

有些店鋪少記賬三分之一,有的則直接少記一半在賬目上。

伯景郁得知這個消息,心中早已有了猜測,並不生氣,只是一說:“讓人將鹽鋪全都控制起來,找到他們背後的鹽商,再將他們全都帶到官驛來,本王要和他們好好地聊一聊,究竟是怎麽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