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獸潮

豐收的季節,最是令人著迷。望著隨風翻滾的麥浪,抱著兒子的哈德遜,忍不住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有了這次大豐收,新遷移過來的農奴也該安心了。對底層民眾來說,沒有什麽比大豐收更令他們安心。

糧食產量不會騙人,經過幾年時間的努力,領地的糧食畝產量進一步走高,平均畝產量已經突破了兩百二十磅。

究竟是肥料的功效,還是選種優育的作用,又或許是兩者皆有,哈德遜也把握不準。

不過這只是小問題,甭管具體是什麽原因,反正兩手都要抓。

種子要挑選最優質的,沼澤牌化肥也得繼續用,農家堆肥技術也不能忽略。

事實上,這個畝產量還有新開發山地畝產太低,拖了後腿的緣故。最肥沃的沼澤農田,畝產量甚至逼近了三百磅。

當然,這個數據只掌握在領地高層手中。普通人只知道山地領豐收了,具體豐收到什麽程度,確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

就算是有間諜將消息傳了出去,大家也只會認為這是局部土地豐收的個例。類似的事情,又不是沒有發生過。

比如說:兩支軍隊殘酷廝殺的戰場,來年糧食產量就更容易獲得豐收。

又比如說:冬天下大雪,來年的糧食產量也會更高一些。

……

只是大家沒有深入研究過,缺乏相關領域的知識,更多的將這種超乎尋常的事情,歸結為——神靈保佑。

哈德遜身上的神聖光環已經很多了,也不介意再添上一筆。

“神靈眷顧”的名頭,都不需要他去宣傳,都有一幫自來粉給他按在頭上。

最關鍵的是身份地位不一樣了。

小貴族時期發生這種事情,那是生死攸關的大事,稍有不慎就是身死族滅。

到了現在這一步,最多也就是引起有心人的暗中窺視。不會因為一則真假未定的傳言,就派人過來搶奪。

東南行省不缺糧,道爾頓家族可能因為其他原因和科斯洛家族翻臉,但絕對不可能為了糧食畝產量多了幾十斤,就發動貴族戰爭。

目前正在修築的血月防線,大家有錢出錢、有人出人,道爾頓家族出的就是糧食。

以一家之力供應數十萬勞工每日的吃喝,道爾頓家族還能夠有余力向外界出售糧食,就足以說明問題。

光從明面上公開的數據來看,道爾頓家族控制的土地都有三萬多平方公裏,治下人口更是過百萬。

實際數據就算是翻倍,也沒啥好奇怪的。哈德遜可沒有忘記,道爾頓家族在海外還有島嶼,這些地盤可不屬於王國管轄。

有這樣雄厚的家底,供應數十萬勞工的口糧,自然不是什麽大問題。無非是將原來支援北疆的糧食,拿過來修築防線給用了。

沒有了向北疆供應物資的負擔,東南行省貴族的整體負擔都減輕了不少。

要不是糧食價格暴跌,市場上缺乏足夠多的買家,也不會有那麽多小貴族陷入財政危機。

若是深究的話,還能夠和哈德遜扯上關系。

沒有北疆的軍糧消耗,東南行省糧食產能嚴重過剩,偏偏一直是東南行省第一大糧食買家的山地領,又突然不采購糧食了。

雙重危機撞在了一起,直接引發了糧食價格血崩。莫說是和戰爭時期相比,就連戰前都比不了。

在這個問題上,哈德遜也難辭其咎。換個角度來看,山地領的大開荒計劃,純粹就是糧食增量。

在東南行省總體人口略微下降的情況,糧食產能不斷增加,無疑是引發危機的罪魁禍首。

知道歸知道,哈德遜老爺卻沒有替大家操心的意思。滯銷就滯銷好了,反正他現在又沒有糧食賣。

現在市面上黑麥的零售價格是2.5銅幣/磅,較戰爭爆發前的正常價格,下降了0.5銅幣。

對糧食來說,這樣的價格跌幅已經堪稱慘烈。可這沒有任何意義,僅僅六分之一的價格跌幅,遠沒有到能夠抄底的時候。

何況以哈德遜的人設,也不允許他幹出趁火打劫的事。就算是采購儲備糧,也只能按照市場價走,不能幹刻意壓價的事。

那就索性再等等,當貴族們的倉庫堆滿時,再討論這個問題,往往更容易達成目的。

儲備糧,儲備糧,最重要的是——儲備!

沒有人規定,儲備糧一定要堆在自家的倉庫裏。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暫時放在鄰居的倉庫裏,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核心因素,還是市場不成熟導致的。

要是在成熟的商品市場,糧食產能過剩,還可以延伸下遊產業鏈,比如說:發展養殖業、釀酒、食品精加工……

遺憾的是這些產業,都是搞得越多,就賠得越多。

在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下,這些產品大家都能夠自己生產出來。除了北邊那些新興貴族需要采購外,根本就找不到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