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要奮發的間諜

伴隨著三年計劃的實施,各種亂七八糟的問題,也陸陸續續匯總到了哈德遜手中。

最引人矚目的就是宗教問題。教廷在王國上層的影響力,在王權和神權的博弈中被清理了出去,但在下層的影響力卻絲毫沒有減少。

原來領地人口少的時候,這種問題還不明顯。畢竟,狂信徒終歸是極少數,翻不起什麽浪花。

到了現在,情況就發生了變化。隨著領地人口的急劇增長,狂信徒的數量也跟著增長,甚至進入到了基層管理隊伍中。

哈德遜沒有急著采取行動,宗教問題從來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在死亡線上掙紮的底層民眾,不能沒有信仰。

參考其他貴族的做法,都是將當地教會的人,變成自己人,從而完成對領地的全面掌控。

在此之前,哈德遜也是這麽玩兒的。只不過山地領的牧師數量太少,沒有功夫深入民間。

“或許應該修改教義了!”

嘴上嘀咕了一句,到了要采取實際行動的時候,哈德遜又停了下來。

這種事情,不是一名領主有資格發動的。縱觀整個大陸,目前有魄力,也有能力發起進一步宗教改革的,也唯有反教廷的查理三世和凱撒三世。

猶豫了再三,哈德遜決定先不急著動手。目前王國的局勢並不樂觀,凱撒三世的身體狀況堪憂,明顯不適合搞大動作。

查理三世倒是年富力強,可這位距離哈德遜太遠,想要施加影響都做不到。

結合他的所作所為,哈德遜覺得自己啥也不幹,查理三世也會發起新一輪的宗教改革。

人族內部只需要一個霸主,法蘭克王國和教廷早就翻了臉,要是不掀翻教廷的統治基礎,法蘭克王國在人族內部的地位就穩定不下來。

在哈德遜看來,奧術學院的建立,就是查理三世發起反教廷運動的第一槍。

宗教改革,從來都是先從解放思想開始。如果沒有神靈的話,以教廷目前的負面形象,各國已經具備發起全面宗教改革的基礎。

顧及到晨曦之主的存在,大家在行動上難免有些畏首畏尾。采取的行動,也必須要堅持:反教廷,不反神靈。

將鬥爭限制在信徒內鬥的框架內。

目前各大勢力針對教廷的行動,都是在努力分化教會,卻沒有直接對教義下手。

遲疑了一會兒功夫後,哈德遜開始奮筆疾書。奧術學院這種反教廷的大本營,必須要建立起來。

山地領沒有建立奧術學院的能力,但阿爾法王國有。不趁著凱撒三世在位的時候,把事情落實下來,後面的繼任者大概率沒這種魄力。

一旦奧術學院在阿爾法王國紮根,篡改教義的事情就有人幹了,不需要哈德遜去當出頭鳥。

陳述了各種利弊,見沒有發現疏漏,正準備進行密封時,哈德遜突然臉色一變,暗罵自己愚蠢,當即釋放一道火球術燒毀了密信。

沒有辦法,凱撒三世可不是什麽好忽悠的主。自己居然想拿他當槍使,真以為國王好欺負?

哈德遜敢打賭,自己的這封信要是送到了凱撒三世手中,未來奧術學院建立,他就是創始人之一。

想要拒絕,都找不到合適的理由。自己挖下的坑,只有自己去填。

成功避免一次危機,在內心深處,哈德遜還是有幾分忐忑。這一刻他突然明白,為啥大貴族都不喜歡雄主了。

國王太過精明,雖然將內外事務處理的井井有條,但是不好忽悠啊!

稍有不慎,沒有把國王忽悠住,就挖坑將自己給埋了。

估摸著王國的一眾大貴族,在過去的歲月裏就沒少吃虧。被坑的次數多了,大家也就學乖了,變得安分了起來。

想通這一切之後,哈德遜當即決定轉化思路,暗中派人宣揚建立奧術學院的好處就夠了,親自下場推動還是免了。

能否成功誰也不知道,現在就看誰會最先忍不住入套,跳出來推動建立奧術學院拉仇恨。

都是地緣政治惹的禍,要是自己是內陸領主,這種事情幹了也就幹了,哈德遜絕對不會慫。

怎奈他是一名沿海領主,要是將仇恨拉得太多,未來涉足海洋時,就要面臨教廷的血腥報復。

“湯姆,派人通知凱恩、雅各布、魯道夫……晚上過來議事。”

哈德遜吩咐道。

“好的,伯爵!”

說話間,門外的湯姆已經轉身離去。

唯一的變化就是哈德遜桌面上的羊皮紙上,多了兩個大字——戒躁。

一連串的成功,雖然哈德遜嘴上沒有說過什麽,但是在內心深處,還是難免有些得意。

得意就會忘形。不知不覺中,哈德遜發現自己居然變得“浮躁”起來,連拿國王當槍使的蠢事,都差點兒幹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