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三年計劃——鼓勵生育

制定發展計劃,首先就得先了解當地情況,不清楚狀況自然沒有發言權。

說好的領地發展會議,最後不可避免的變成各地負責人的專場秀。

綜合所有人的發展計劃,概括起來就兩個字——保守。

幾乎所有的方案,都是中規中規。種土豆的種土豆,種黑麥的種黑麥,近乎清一色的在地裏刨食。

就算是提出了養殖牲口,那也是為了滿足耕地需要,順便解決領民的肉食需求。

有點兒經濟頭腦的,也不過是提出自己種植亞麻。這玩兒意兒很受歡迎,亞麻籽用來提煉植物油,亞麻杆可以抽絲織布。

發展經濟,那是城市才需要考慮的問題。鄉下小鎮搞好農業生產就夠了,頂多維護修繕一下道路。

僅有的兩座城市,或者說三座城市,發展計劃也相當的保守。從鄰居那邊抄襲一部法令,嚴格落實下去就算措施。

一切都是中規中矩,沒有任何標新立異。找不到什麽亮點,也挑不出啥大的毛病。

沒有城市治理經驗,最好的辦法就是抄襲鄰居的。要發展大家一起發展,要擺爛大家一起擺爛,只要拉到同一水準,就不會落後。

哈德遜沒有急著對法令內容做出點評,這些都是好鄰居總結出來的治理經驗。或許看似奇葩的法令背後,還有一個更奇葩的故事。

照抄過來不一定能夠取得亮眼的成績,但最起碼能夠保障不會把領地搞得一團糟。

相比獨樹一幟,直接建立一套全新的政治體系,哈德遜更喜歡在原有政治體系上進行改良。

“伯爵,這是匯總起來的領地發展計劃,請過目!”

說話間,凱恩已經將整理的文件遞了上來。放在首頁的赫然是《領地發展三年計劃草案》。

時間周期能夠拉長三年,顯然不會是什麽飛地。從確定要換地開始,對飛地的開發要求就是:快速見到效益,穩定壓倒一切。

改革是不存在的,待到領地置換交易達成之後,將進行一次大搬家。原有的社會結構全部都被打亂了,一切都要從頭開始。

此刻跑去搞改革,純粹是吃飽了撐著,白白浪費行政資源。

若非領民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農奴組成,沒有多少自由民,這種規模的搬遷非得鬧出大亂子不可。

三年計劃非常簡單,僅僅只用一頁紙就記錄下來,這就注定了不會有什麽具體規劃。

總得來說,可以分為兩大模塊:經濟和軍事。

至於備受矚目的政治,還不是這幫手下有資格摻與的。

說白了,哈德遜自己都是跟著別人混的,需要考慮的政治問題著實不多。

在整個王國的政治體系中,他話語權其實並不高,除了軍事領域之外,基本上都沒他什麽事。

政治外交,那是王都一眾大臣需要考慮的。經濟大家都是自己玩自己的,各地的領主都擁有足夠的自治權。

國王雖然可以從地方上收取一些分稅,但稅率和稅種都是固定不變的,大部分地方還是古老的包稅制度。

想要多收一個銅幣,都得經過貴族議會批準。除非是戰爭時期,否則基本上不會有通過的。

軍事上:持續完善預備級制度,將常備軍規模逐步縮編到三千人以內。

三年內建立一支五百人的弓弩部隊,主要以裝備魔法弩為主;建立一支千人騎士團,為了未來組建魔獸騎士團奠定基礎。

毫無疑問,在軍事發展上,山地領也走向了和一眾王國貴族類似的道路。

那種大軍團堆人數的戰爭模式,伴隨著獸人帝國的沒落,怕是再也難以出現了。

環顧阿爾法王國四周,根本就沒有大的異族勢力。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若是同外界爆發沖突,都是人族內戰。

貴族式的戰爭,各種約束條件一大堆。很少發生大肆屠戮的事,不能奢望在內戰中,大家也能夠和敵人死磕到底。

那種給農奴發放武器,就能夠上戰場,同敵人戰鬥到死的時代,從此將一去不復返。

新的戰爭模式下,繼續讓農奴上戰場,大概率會出現“上中下三勇”。

畢竟,在貴族式的戰爭之中,甭管誰勝誰負農奴還是農奴。

就算是打贏了,頂多也就賞賜幾頓酒肉;要是遇上小氣的領主,搞不好還得繼續啃可以砸人的黑面包。

大環境如此,哈德遜也不敢搞大動作。最關鍵是農奴兵真心打不過超凡部隊,就算怎麽訓練有素也要吃虧。

如果不是尚未建立超凡部隊,他都準備取消全民預備役制度,只挑選具有修煉天賦的人從小進行培養。

主要還是受生產力限制,無法大規模裝備魔法弩,否則就算是普通人組成的軍隊,也能夠對騎士團造成一定的殺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