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

人事調整不光是針對魯克,接下來的日子裏,哈德遜又陸續以各種借口,對無法確定忠誠度的管理層進行調崗。

為了減少內部紛爭,這些人事調整,全部都被套上了一層“重用光環”。

只要在任期間盡忠職守的,都陸續被升了職,肩負起了更“重要”的職責。

想想哈德遜就覺得無語,很多來歷不明,疑似間諜的家夥,在任期間的表現甚至要超過很多“自己人”。

可以說除了缺乏忠誠度外,那就是妥妥的優秀打工人。以至於想要動手搞清洗的時候,哈德遜都不忍心直接動手。

為了盡可能人盡其才,這次大規模人事調整,主要是以外調為主,大都安排去管理新獲得的領地。

都是飛地,只要能夠穩定的向領主府提供稅收、勞動力和物資,哈德遜也沒有太多的想法。

經營的再好都沒用,這些飛地都是臨時領地。未來還是要想辦法集中到一起,只不過這個時間周期可能有點兒長。

其中最大的絆腳石,就是王國的潛規則。想要調換領地,不光要涉事領主本人同意,還必須獲得國王和貴族議會的同意。

其中任何一個環節被卡住,領地置換都進行不下去。這條規則的存在,主要還是為了保護中小貴族的利益,杜絕大貴族仗勢欺人。

像哈德遜這種,涉及數十塊飛地的調整,所需要協調的各方關系,那就更復雜了。

正常情況下,就算是搞定了領主本人,到了國王和貴族議會手中,也會百分百被否決。

想要達到目的,少不了進行一系列的協調。搞不好還要分批進行置換,以降低由此帶來的影響。

數十塊封地,近七千平方公裏的土地,給哈德遜帶來的最寶貴財富除了土地本身外,那就是人口了。

東南行省地理位置優越、土地肥沃、人口稠密,又遠離前線戰場,受到戰爭的沖擊相對較小。

根據各地匯總上來的數據,新領地上面的人口總量足有十五萬之眾,比哈德遜原來治下的總人口都多。

受開發大草原的影響,幾乎所有的大勢力都在移民,造成人力資源空前緊張。

原本繁榮的奴隸貿易,現在都停滯了下來。就算是有人出售奴隸,也被暗中操作市場的各大勢力一掃而空。

在這種背景下,人力資源更是顯得尤為重要。

看著手中的數據哈德遜就暗自慶幸,幸好自己沒有貪多,妄想一步登天跑去北地發展。

封地面積再怎麽大,沒有人去開發,拿在手中又有什麽用?

事實再一次證明,想要快速發展還是得靠戰爭。要是沒有這次戰爭,光靠自己努力種田,山地領怕是連四五萬人口都難湊齊。

可是一場戰爭過後,情況就發生了截然不同的變化。收攏過來的難民,加上新增封地的人口,眼瞅著就要突破三十萬大關。

在王國一眾大貴族中,這點兒人口依舊處於墊底狀態,但哈德遜還是滿足了。

有了這麽多人口做根基,原來很多只能想想的計劃,現在都可以慢慢實施。

具體到行動上,哈德遜還是選擇了先穩一手。大量新增人口在帶來紅利的同時,也帶來許多新的問題。

最大的問題就是管理困難。

將領地中的管理人員大肆外放,除了擔心他們的忠誠度外,同樣也是想借助他們的能力,在最短時間之內將這些飛地納入掌控之中。

間諜不間諜的,坦率的說哈德遜並不是很擔心。只要不讓這些人進入核心管理層,帶來的破壞就很有限。

畢竟,花大代價安插過來的間諜,主要還是為了監視、傳遞情報,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讓他們暴露身份。

尤其是一些中等貴族安插過來的間諜人員,此刻更是藏得死死的,唯恐暴露身份引火燒身。

只要哈德遜自身不出問題,領地中混入的大部分間諜都會很安分。除了偶爾傳遞一下情報外,平常時期都只能老老實實的充當打工人。

些許小事,該裝糊塗就要裝糊塗。真要是到了關鍵時刻,刻意釋放一些假情報,沒準還能夠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

大動作沒有,小動作卻沒有停下過。除了人事調整外,對領地的產業,他也進行了局部微調。

“裏哈先生,從現在開始領地的軍工生產,要陸續轉向民用產業。

除了保留必備的軍工生產能力外,剩下的產能都要轉向生產農具、鍋碗瓢盆之內的生產生活日用品。

在接下來的一兩年時間裏,農具和生活日用品應該會有一波行情,不過各地的軍工業都會進行轉型,競爭可能比較大。

鋼鐵冶煉的產能,在未來兩年也要慢慢降低下來,保留目前的六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