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卡約-道爾頓

冬去春來,大地再次煥發出了勃勃生機。戰爭留下的傷痕,已經從萊特、懷頓兩郡淡去。

豐收的喜悅,最能夠溫暖人心。春糧入庫,青黃不接的日子宣告結束,山地領也沉浸在喜悅中。

心情大好的哈德遜老爺,甚至大方的請領民們品嘗了一次白面包。將領主界的良心再次拔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就連苦逼的奴隸,也終於在這一天,享受了一頓不吃土的午餐。

都是一眾北地貴族開得壞頭,原本哈德遜老爺可是從不在面包中加土。

自從得知了獸人能吃土的傳聞,提供給這些家夥的劣質面包中,就增加了一成鹽土。

效果非常不錯,領地僅食鹽上的開銷,就下降了三分之一。口糧上的支出,也降低了不少。

順帶還震懾了人心,大大提高了開荒進度。尤其進度靠後的幾個保,一個個都卯足了勁兒,唯恐連續墊底之後,要吃土度日。

終歸哈德遜老爺,還是仁慈的,沒有讓大家直接吃土。

不過開荒墊底的“保”,日子確實日子不好過。保長換人是基本操作,口糧只能拿領民中的最低份額,各種福利也得靠後。

同樣受到影響的,也包括礦區進度最慢的工作組。末尾淘汰制,顯然是被哈德遜老爺玩兒熟練了。

終歸還是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人。

一番折騰下來,效果也是顯著的。

礦區的產能節節攀升,賬面上的月產值直接突破一萬五千金幣大關。

按照這個產值,距離還清債務,依舊是遙遙無期。

都是開辟新市場導致的,預付款收上癮的哈德遜老爺,根本就停不下來。

作為擴大生產的代價,就是產品的凈利潤直線下降。主要是中間商渠道,分走了一部分利潤。

一切都是值得的,讓利的結果直接導致山地領成為了東南行省最大的鐵制品交易中心。

每天川流不息的馬車,看上去那是一片興旺繁榮。火爆的生意,大大增強了債主們的信心。

為了給商旅們提供更好的服務,哈德遜老爺甚至叫停了領主府的施工隊,以最快的速度修建了旅店、酒館……

看著節節攀升的成交額,哈德遜卻沒有高興起來。

以量補價,從來都不是什麽好的商業模式。

相比生產武器裝備帶來的超額利潤,打造這些普通生活用品完全沒法比。

哪怕加上配套服務產業,領地的純收益較之巔峰時期還是下降了兩成。

幸好不是上市企業,不需要對外發布財報,否則股價非得嘩啦啦跌個不停。

繁榮能夠掩蓋一切危急,車水馬龍的景象,讓哈德遜成功塑造了不差錢的人設。

至於欠下的債務,只要不是需要真金白銀支付的,那通通都可以忽略不計。

就算是有人上門催收,那也是生意火爆的佐證,只要礦山沒有被挖空,這場戲就能夠唱下去。

瘋狂斂財,最後都體現在了領地建設上。

不斷建設中的礦渣路,目前已經完成了7裏,並且還在以每月3裏的速度擴張。

沒有任何機械設備,純靠人工完成,能夠有這個速度,都是地形給面子。

加上對原有道路的修復加寬,目前能夠容納兩輛馬車通行的大道,總裏程直接突破了十八裏。

各種分叉小路,那就更多了。只因為不滿足哈德遜老爺的高要求,沒有納入統計範疇中。

開荒成果也是大超預期。

內卷的結果顯著,原計劃2萬畝的計劃,直接增長到了3.3萬畝。

數據直接讓哈德遜老爺,拋棄了良心的不安。事實證明,磨洋工果然是要不得的。

當然,後期勞動力的增加,也是超預期的原因之一。

唯一沒看到成果的是沼澤地,終歸還是開發時間太短,僅僅只是成功隔離出了幾百畝地。

在這方面,哈德遜是最不急的。那一排排溝渠不會騙人,一旦聯通起來就是一個水網。

中間凸起的土地,正好用來種植水稻,就連種子哈德遜都托人買了回來。

雖然阿爾法王國沒有食用水稻的習慣,但這絲毫不影響哈德遜的決定。

賣不掉就自家吃,就當是改良大家的生活習慣。反正從山地領的情況來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糧食可賣。

顯著的成果背後,必然有其黑暗的一幕。

農奴還好,雖然有所損耗,但算上懷孕婦女肚子裏的,人口還是略有增長。

奴隸損失就有些大了,可能是初次管理奴隸沒有經驗,在兩個月不到的時間裏就折損了五百多人。

其中沼澤地就吞噬了一半。

大部分都是蠢死的。幹活的時候粗心大意、偷奸耍滑,完全不把安全生產當成一回事。

對這種局面,監工們也非常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