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口糧配給制

一百多裏的路程,硬是被哈德遜拖了小半個月,才成功抵達封地。

隊伍從出發時的六百多人,壯大到了最後的三千余人,增加的兩千四百余人就是此行的收獲。

可惜青壯少了一些,就算加上十四十五的少年、四十以下的中年男子,那也只有八百不到。

剩下的多是身體較為不錯的老弱婦孺,體質弱的不是在此前的饑荒中被淘汰,就是倒在了半路上。

當然,這個“老”的定義是亞斯蘭特大陸的標準,三十歲之後就算中年,四十多歲就算是老人了。

真要想活到百八十歲,那只能是在貴族之家。生存條件惡劣的農奴,能夠活過六十歲的,都堪比巨龍的鱗片。

在災禍面前,人類是脆弱的。哪怕哈德遜刻意放慢腳步,還是有不少人沒能跟上來。

能救下這麽多人,已經算是好得了。如果哈德遜不介入,等新的領主抵達,恐怕這些人中,最後能夠活下來的連一半都不到。

安頓下來非常簡單,只要劃分一塊地,農奴們就會自己動手建房。大家都非常的自覺,這麽點兒小事,還不需要哈德遜老爺操心。

簡單的考察了一遍,哈德遜就以礦山為中心,在附近規劃了五個聚居點。基本上都是原來的舊址,將難民一分,就算是大功告成。

作為代價就是糧草減少四十車,這還是刻意限制的結果,要是敞開肚皮吃,恐怕消耗還會更大。

沒得說,還得繼續派人回達迪爾城運糧。否則,光手中這點兒糧食,頂多也就支撐二十天。

三千多張嘴,就算再怎麽節省,每天最少也得消耗兩三千磅的糧食。

不需要趕路,又沒有太過繁重的勞動,普通農奴有個五六分飽就夠了。糧食不夠就野菜、樹葉、草根來湊,可士兵卻不能餓著。

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老兵,哈德遜可不想因為營養不良的問題,再次將他們給搞廢了。

何況,作為功臣總得給予一定優待吧?軍餉是沒錢發的,要是連飯都不管飽,往後誰給哈德遜老爺賣命?

哪怕之前在戰爭中收獲了不少糧食,可要供應這麽多張嘴,哈德遜還是感到了壓力。

稍微盤算了一下,他就發現以手中的糧食,按照現在這種吃法,也頂多支撐兩三個月。

何況那些糧食,還大都儲存在達迪爾城,雇傭了一名家族騎士幫忙看著,要運過來也是一件麻煩事。

受限於馬車數量,最起碼還得跑上兩趟。戰爭雖然結束了,可是落草的山大王卻不在少數。為了安全起見,派出軍隊護送還是少不了的。

“傳令下去,往後領地執行口糧配給制,每日必須嚴格按照標準執行。吉爾你負責每日的糧食發放,我會不定時抽查。

具體標準。

士兵:野菜黑麥面包一點五磅/每日、燕麥豆類雜糧一磅/每日、食鹽0.5磅/每月、肉類兩磅/每月、野菜或幹菜湯若幹。(備注:1磅約1斤,糧食煮熟會發生膨脹,不等於原糧)

軍官根據級別,在士兵的基礎上,每級上浮百分之十五,面包中可以不加野菜。

十六歲以上青壯:劣質黑麥面包0.8磅/每日、燕麥豆類雜糧半磅/每日、食鹽0.3磅/每月、肉類0.5磅/每月、菜湯若幹。

健婦、十歲以上少年、中年男子,一律按青壯配給標準的八成發放;剩下的老弱婦孺,一律按青壯配給標準七成發放。

軍隊的食物分配到百人隊統一制作,農奴的配給發放到家庭。每個聚集點派駐三十名士兵維持秩序,違反秩序著一律貶為奴隸。”

哈德遜嚴肅的說道。

標準不能再低了,在肚子裏沒有油水的時代,所有人都是大胃王。一個個都是吃得多,餓得快。

制定標準前,哈德遜可是深入研究過。同樣是黑麥面包,也分三六九等。

最好的自然是全麥面包;其次是加野菜的黑麥面包,通常加一到三成不等的野菜,味道也勉強湊合。

再次是加野菜樹葉的黑麥面包,一般加三到五成不等,黑心的甚至還能往裏面加木屑、樹皮、沙子。

俗稱劣質面包,原則只有一個吃不死人。拿在手上能當武器,掉在地上能砸傷腳。

哈德遜自然沒那麽黑心,木屑、樹皮、沙子之類的肯定不會加的,但野菜樹葉卻是不能少。

都是被缺糧給逼出來的,只有執行這種低標準,手中的糧食才能夠撐過三個月。

事實上,這也只是理論狀態。現在可以執行低標準,那是因為農奴沒有從事高強度勞作,能量消耗並不大。

一旦開始恢復生產,糧食消耗就會急劇增加。礦工肯定是要管飽的,不然沒力氣幹活。耕地的婦孺,同樣也不能餓著。

“是,老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