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何不將兵士充作役夫?(第2/3頁)

“可如果是歷史上也就罷了,時代洪流如此,都被裹挾著,透不過氣、難以活命。”

“但現在天下黔首都稍微好過些了,至少勤快一些,多半能勉強混個溫飽。役夫役婦們雖然最後會遠離家鄉,定居當地,但有糧布補貼,也算是發了一筆安家大財。”

“唯有征戰護衛的兵士們,什麽都沒得到,卻要終生駐守當地。”

周邈情之所至的一席話,說得章台宮大殿一時寂靜。

“那麽,何不將兵士充作役夫?”周邈提出方案。

“中南半島上的土人更加原始,沒有如甌越一樣形成尚算可觀的部落聯盟,對上他們,大秦甚至不必動兵刃。震懾加利誘,便足矣!”

“就算有那‘無知便無畏者’冒犯,兵士們也能當即拿起兵械,護衛作戰,讓他們有來無回。”

周邈又提出:“就算因此耽擱些時間,我們也可以加班補回來!”

方案闡述完畢,殿中在安靜兩息後,接著響起贊同聲聲。

率兵征戰的王賁,大概更能體悟共情,“確實不公!”

普通黔首勤快耕織,都能混個溫飽了,戰時拿命去拼、閑時也不得閑的兵士們,一生駐守異鄉,也不過是勉強餓不死而已。

就試問,這公平嗎?

“隨行征戰護衛的數萬樓船士,確實可以充作役夫,這樣就算自此駐守當地,也能得一筆安家錢財。無論是娶當地土人,還是和役婦談婚論嫁,也能有一爭之力。”

蕭何的理由樸實卻也真誠。

李斯也跟上:“確實。否則兵士們長久以往,未必不會因

役夫役婦們的富足,而生出不公與怨憤,從而橫生隔閡。”

“都是大秦人,非但不能團結以制衡當地土人,反而心生罅隙怨懟。如此,恐使地方不穩。”

在周邈點破之前,大秦君臣早已形成固定思維,不會突然莫名地想到兵士的難處。

然而一旦戳破這層窗戶紙,便也都能想通個中真理了。

最終,仍是垂坐首位的嬴政,雙臂搭在椅子扶手上,威嚴如山嶽。

一語定音:“仙使議是。”

“那便如此,按‘施工計劃書’,此次令彭越亦率兵南下半島,仍與馮去疾協同,負責半島北段任務。

仙使則仍與扶蘇一道,負責半島南段任務。可否?”

彭越和馮去疾都不在場,周邈和扶蘇當下站出來領命。

尤其是前者周邈的聲音,鏗鏘激昂:“可以可以!”

扶蘇不疾不徐地跟上:“唯!遵命!”

雖然才回來看了一眼妻與子,沒能多相處些時日,就又要外出公務。

但公私輕重,他分得清,沒有不滿。

嬴政又接著道:“另,隨行征戰護衛的樓船士,亦兼職役夫。敵人來犯時對敵,閑時應役做工,糧布補貼一如尋常役夫。”

“應役結束後,若無調令,則留駐當地。”

雖然很可能一輩子都要駐守在半島上了,但話不說滿,也能讓兵士們有所警醒忌憚。

不能完全與當地土人夥同一處,否則他們被調走了呢?

而且……

李斯想到陛下或許還有另一層用意。也即是,是兵士也是役夫的四萬多人,都在半島之上。

若是在鄰近中原的滇地西南夷一帶,因為以後也要留駐當地的原因,恐怕就會忌憚與當地土人結成死仇,以防來日不好相處。

因而導致作戰不積極,進而或許無法完全收服、控制當地。

但遠在半島之上,大秦兵士一則能完全壓制當地土人,二則他們天然便是團結一體的異鄉故人。

如此,就能更好地制衡管控當地。

就算百年之後,形勢易變,秦人兵士的後代也會念在仙使之恩,大秦之恩,能多臣服數十年時間。

即便最

終也逃不過改旗易幟,秦人兵士一方勢力在半島稱霸的可能性也更大。然後因著早前的這份香火之情,北上肆虐中原的可能也會降低。

畢竟同根同源,能偏安一隅,又何必同室操戈?

李斯起身,深深地揖禮:“陛下英明神武!深謀遠慮!”

殿中眾臣跟上:“陛下英明!”

就連王賁也似乎是明白的。

唯獨周邈,眼中清澈仍在。

左右張望,滿臉疑惑,但動作上卻不見慢:“陛下英明!”

#雖然不懂為什麽,但對始皇陛下唱贊歌必然不能少了他!#

……

最後一環任務的商議部署會議,不久後就結束了。

對彭越與馮去疾的旨令,正午時分便沿馳道、渡江,經河道,急遞南下。

——另外,負責滇地西南夷一段任務的馮毋擇,及負責領兵征戰及護衛工程隊的巴郡與蜀郡郡尉,也將先後收到旨令。

周邈回到六英宮:“開始收拾出差行李吧,我們即將再次出發了!”

方巖和霞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