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你要悄悄苦練‘穿越必備技能’,然後驚艷所有人!#(第2/3頁)

周邈:好笑又滄桑。

李斯贊同:“通武侯言之有理。”

冷不丁地,周邈不由得開口:“李丞相誒,你先操心操心自己吧。”

李斯驚疑:“何出此言?”

周邈神情復雜:“若非秦吏喜,在他‘睡虎地’墓中隨葬了千余枚簡牘,其中摘記秦代法律律文的六百多枚,分為秦律十八種、封診式、法律答問、秦律雜抄和效律五個部分。”

“使人窺見秦律崢嶸一角,那後世之人對於秦律的無知與誤解,恐怕還更加嚴重!”

“雖然大多數人仍舊是提起秦律,就是嚴苛殘酷。但總也有史實可以引據,幹脆地懟人家臉上!”

說秦律繁瑣,毋庸置疑。

說秦律刑罰殘酷,也無法反駁,它畢竟無法脫離封建社會的局限與野蠻特性。

但事實上,也沒嚴苛殘酷到妖魔化的程度。

作為華夏‘第一律’,難免有其原始特性,但其開天辟地的創制也不容忽視。

李斯作為法家執牛耳,對青史留名的意願強烈。

一想到如果他也不能將‘新秦律’傳到後世,就……已經痛心不已了!

“那看來,臣也得多埋幾份‘新秦律’簡牘了……”

簡牘不保險,或許還可效仿刻碑為記,把‘新秦律’刻在石碑上。

或者雕在銅版上,又或者散書民間,多舉並行,總之絕不能讓秦律條文佚失!

周邈:燃起來了!

李斯:但隨葬,就不必了。

哪怕是像陛下那樣,安眠雖未被打擾,只是陪葬的‘手辦’(仙使語)被挖出來,他也不願。

周邈

:到時候就由不得你了。會不會被考古掘墓,誰知道呢?

不知上首的嬴政是否也想到這點,開口就把話題引開。

“喜?”

晃神的周邈回神,答道:“湖北雲夢縣的話,應該是現在的南郡安陸縣,也是喜的祖籍,喜死後葬於安陸,並將他摘記的公文、律文等簡牘隨葬墓中。

“喜曾任安陸禦史、安陸令史、鄢令史,算一算……豈不是明年,喜就要死於任上了!”

喜雖是小人物,但他的歷史功績不容忽視,他曾去湖北省博物館看過他的!

“也不知道喜,他現在還是不是鄢令史了。”

畢竟現在才想起來這事,在這之前,他就連喜在簡牘中記載的上官南郡郡守騰,竟然都沒見到過。

也不知是時空不同,還是被蝴蝶到其他地方去了①……

周邈思緒翻飛時,嬴政打斷:“會將公務律令文書隨葬墓中,此人應當是嚴於公務之輩。”

“若查實確實如此,當做嘉獎。”

周邈立即把思緒從‘郡守騰’的身上拉回,相比之下,他還是更在意喜!

“對對,喜真的值得嘉獎!”

李斯領命:“唯。”

如此說來,那喜在歷史上也算是大秦(法家)功臣,理當嘉獎。

“閑話既畢,說回正事。”

嬴政提醒道。

周邈猛然心虛:他又把話題帶偏了?

不對!這次帶偏的明明是王賁!

再次理直氣壯.jpg

……

話題重回南征百越一事。

“擯棄荒謬野史之言,仍舊可以得知:秦軍南征百越,克服後勤問題的難度,遠勝於戰爭本身。”

“秦軍大敵並非越民,而是艱難的後勤,以及瘴癘之地的惡劣環境。”

王綰總結前言,收束點題。

李斯接過話,繼續引領話題道:“但今日之大秦,已非是仙使口中歷史上的大秦了。”

“今日大秦將士有堅甲利兵,而且故楚南地盛產仙稻,稻米盈倉,又有闊直馳道直抵長沙郡治所臨湘縣,糧草補給難度大大降低。”

“也唯有連通湘水與離水的靈渠……

周邈明白李斯的意思,因為他也想到了這一點。

“等九月初,也就是下下個月,萬裏長城的任務結束後,下一個任務如果是修建靈渠,那就最好。”

“但是,基建定義很廣,建設馳道、直道、長城、橋梁、農田水利、城市建設等都包含其中。下個任務未必就是修建靈渠。”

嬴政決斷道:“基建系統是助力,然大秦從不依賴於它。”

“有序備戰,待歲首新年一過,便擇日出征百越。”

南方濕熱,十月歲首之後的冬季與春季,適宜大軍出征。

隨即,嬴政又道:“若是備戰不及,或事情有變,明年孟秋南征也可。”

今日之大秦,已不必太過緊迫匆忙,可以循序漸進了。

秋季、冬季、春季,三個較合適的季節連在一起,更是足以讓秦軍拿下百越了。

周邈:足矣足矣!

歷史上任囂和趙佗南征百越,算得上是順風順水了,當年就鎖定了戰果。沒道理現在的大秦還不行。

王綰、李斯、馮劫和蕭何等人,皆領命:“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