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薪火相傳

夏朝五十三年,王莽駕崩的消息,終究是傳了出去。

與此同時,傳出去的還有他所留下的那一份詔令。

堅守了夏朝五十三年之久的夏皇,離去之後,仍舊在考慮著這片土地上的夏朝子民。

當日,有收到消息的百姓奔至街道,嚎啕大哭。

多為上了歲數的老人。

這些人或許沒有經歷過大月內部烽煙四起,群雄割據的混亂場面,卻曾親眼一步步見證著夏朝如何邁入強盛之中。

作為皇帝,天下的惡他首當其沖,而天下的善,也理所當然有他一份。

他們無比悲傷,痛失了這麽一位聖君賢主。

也有人會後悔,後悔在王莽剛剛登基之時,曾大肆辱罵過他。

但無論如何,這一切,都過去了。

人死不能復生。

悲愴也好,歡喜也罷,這個世界少了誰,都會正常運轉。

無論是推崇備至的聖賢,還是勤政愛民的聖君賢主,也一樣。

死亡面前,眾生平等,無有差別。

唯有那一個個閃耀在歷史中的名字,隱約間能夠依稀窺得幾分風采。

王莽駕崩之後,新皇繼位。

是他和許婉容的孩子。

新皇並未忤逆王莽遺留的那份詔書,一切從簡。

面對舉國悲愴的局面,新皇沒有什麽動作,包括就連自己登基的事情,都未廣設祭壇去昭告天下。

從這方面來說,他倒是也算識相。

夏朝五十四年。

新皇選了年號,承平。

終王莽一生,都是未曾設立年號的,他的野心很大,希望後人提及夏皇二字時,最先想到的人會是他。

而他的孩子,就不得不去選一個年號,來跟父輩區別開來,表示已經換了皇帝。

此後再稱呼新皇,已經不是夏皇,而是承平帝。

承平承平,承接太平。

承平帝的手下沒有王莽那麽多的賢人,除了荀軻之外,王莽還有公尚過、禽厘勝這樣的人為他所用,他若是想做出比王莽更高的事業幾無可能。

承平二字,即是對先皇的認可,也是對自身的激勵。

時移世易,大有不同。

如今宗師在凡塵是極為稀缺的人物,起碼在夏朝周邊的土地上,哪怕有人晉升宗師,得知不周山脈的消息後,也會立刻趕過去,凡塵間的國度,根本沒有什麽東西能夠吸引到宗師。

此前只是因為大家都一樣,所以宗師去哪裏也都差不多,畢竟故土難離,很多宗師便留在了自己的國度,安安穩穩混吃等死,享盡榮華富貴。

如今有了更高的目標和追求,故土也只是一份回憶而已。

問就是喜歡,留就是不行。

宗師開始變得“珍貴”,物以稀為貴,人也一樣。

而作為大宗師的荀軻,理所當然的比所有宗師更高一等,特別是在如今的局面之下。

儒家在飛速壯大著。

新的理念正在洗禮夏朝,荀軻推崇教化,因為他認為人性本惡,而惡中求善,便需要學習美好的品德。

各地的私塾和書院紛紛設立,大行其道。

用的教材,乃是荀軻所著。

裏面有各種各樣的寓言故事,民間傳說,甚至是曾經熟識之人的故事。

比如墨子,比如公尚過,比如禽厘勝,比如王莽……這些人的事情,有些被他寫了進去。

其中絕不僅僅有誇贊之詞,甚至隱隱間有所批判,但大體上,無疑是勸人向善的。

如果寫這本書籍的人不是荀軻,恐怕會被人聲討到在夏朝都待不下去。

但他是荀軻,是儒家的領袖,是墨子的徒弟,是夏朝的大宗師。

所以,他有資格對前人品評,就算是承平帝也不能說什麽。

唯有一個人有資格提出不同的意見。

“顧先生,您看。”

愈發清凈的顧家小院中,荀軻將自己完成的著作遞給了顧擔。

顧擔接過,不緊不慢的看了起來。

看到那些熟悉之人的故事時,臉上也難免露出一絲笑容,可細細品評一番其間真味,卻發現有些地方,有待商榷。

比如荀軻書寫關於墨丘的故事時,就提到墨丘創建墨家的時候,標準極高,天下英豪想要加入墨家,都被墨家幾近嚴苛至極的條例給逼退,留下的人寥寥無幾。

當然,這也是事實。

顧擔也是認同這一點的,墨家不是做的不好,而是做的太好,好到已經超脫出了這個時代,哪怕短暫的輝煌過,也難免會沒落。

而禽厘勝又是一個死心眼的人,他堅定的沿著墨丘的路繼續前行,沒有修正,這究竟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連顧擔自己都說不清楚。

是該慶幸墨家沒有“墮落”,還是惋惜超脫了時代的墨家終究要敗於時代?

只希望,禽厘勝臨走之前,他所說的那一番話,能給禽厘勝一些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