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大宗師日,出山之時

姬老的葬禮出乎意料的簡單。

準確的說,應當是秘而不宣。

守護著大月皇室數十載的最後一位武道宗師就這麽離開了,像是將皇室本就軟趴趴的身子又硬生生的抽掉了一根脊梁骨。

大月正值風雨飄搖戰亂四起之際,最後的定海神針就此離去,當然不可能高調宣揚,甚至就連皇室內部都不可能盡數通傳,巴不得知道人少些,再少些,最好永遠都不要有風聲走露出去。

理所當然的也不可能為姬老去辦一場盛大恢弘,舉國同悲的葬禮。

當然,嚴格來說的話,葬禮的到場規格其實並不小,甚至已經說好要葬入皇陵之中。

葬禮的現場,身份最高者便是皇後林小依,而且地點就在皇宮一處偏殿之中,周圍盡是肅穆的白色,所有的宮女、太監都不見了蹤影。

參加這場葬禮的人倒是不多,身份卻都極為尊貴,臉上的悲傷大多倒也稱得上情真意切。

皇室出動的人倒也不算很少,有足足幾十位,絕大多數都是年長者,唯有寥寥少數幾個年輕人跟在林小依的身旁,神態恭敬。

康靖帝倒是沒有來——大概是因為顧擔也在現場的緣故。

“皇上說最近戰報頻頻,國事繁忙。姬老守護大月數十載,勞苦功高,不下於皇室任何一人。為了不讓姬老辛辛苦苦庇護大半生的大月落入賊手,他就只能忍受內心的悲痛,強撐著先處理國事。

待得國事稍緩,大月之危難能夠減輕些許,方才有臉面來此地拜會姬老,到時必來此謝罪,大月皇室也必將記得姬老護國數十載之恩。”

林小依就在顧擔的身旁,聲音一如既往的溫柔清麗,眼眶有稍許的紅潤之色,此時正在傳達著康靖帝的意思。

她的用詞很是嚴謹,說的是“皇上”而不是更加私人親密的“夫君”,便代表著這不是她的意思,只是在傳話而已。

“嗯。”

顧擔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神色淡漠而冷冽。

康靖帝到底真是因為國事忙碌煩憂,還是怕他再來一次如墨丘那樣的弑帝之舉而不敢前來,對他而言都沒有任何的關系。

姬老人都已經不在了,生前不去探望,死後又哪裏需要誰來叨擾呢?

更何況屍骨皆無存,平添一座衣冠冢而已。

葬禮拜別的意義是和過去告別,埋葬的是另一個人的一生,思念的意義遠遠大於形勢。

但這個時代的人都講究入土為安,哪怕不見屍骨,也要帶著生前的東西葬入棺中。

顧擔選擇將那些姬老的珍藏,一同埋入到土裏。

器具寄托的是精神,而非是物品。

大月皇室的這些人,沒有心情,也不會再有時間去慢慢發掘那些歷史的刻痕。

姬老將那份傳承遞到了他的手中,他會帶著那份傳承一同走下去,這就夠了。

今日陰天,靈堂也顯得有些昏暗。

壓抑的哭聲在四周不時的響起,皇室的那些人,年紀越大的哭的也就越發傷心。

倒是跟在林小依身旁的幾個皇子,雖也是一副悲傷模樣,連眼淚都能一同擠出來,可要論有多少的真心實意,那就未必了。

甚至還有個膽子大的,悄悄擡頭目光還敢在林小依身上逗留一二,偶爾目光滑落到顧擔的身上,便露出嫉妒之色,又急忙假裝悲傷的低下頭來,還以為沒有人能夠發現。

林小依本就生的頗美,幼時吃過苦,經歷過足以影響人一生的大事,嫁給裕王之後又養尊處優的生活了近十年,直至裕王登基,飛上枝頭變鳳凰,從一個太醫院小小的無品醫士,一舉成為大月之皇後。

這其中的經歷,足以稱得上有幾分離奇了。

經歷過的事情終究會化作某種氣度伴隨在身,也算經歷過大風大浪的林小依在顧擔面前還是一如鄰家女孩般清純甜美,人畜無害,讓人倍感親切。

實則大多數時候,這位大月的皇後並不會給人一種想要親近的感覺,身著鳳袍之際,林小依當真有母儀天下的威嚴和姿態,只是這份威嚴和姿態沒有用在故人的身上過。

林小依如今雖已至三十四歲的年紀,但保養得當,自通醫術的情況下,仍不見半分老態。

此時身處靈堂,她自然也是一身孝服。

蒼白到讓人感覺窒息的白色也不能掩去那偶爾露出的些許的水潤肌膚,相比之過於蒼白的孝服而言,白嫩的肌膚反倒更加惹眼一些,像是天際的皓月暫且投下的些許月光,還帶著點滴紅潤之色,氣完神足,分外誘人。

俗語有言:要想俏,一身孝。

還算貼合的孝服某處被撐得鼓起,剛剛哭過的俊俏面容顯得嬌媚脆弱,我見猶憐,恨不得讓人百般珍愛,一襲白衣更顯清純動人,與往日那威儀端莊的模樣截然不同,別有一番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