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第4/4頁)

魯國公世子,即溫華。

葉氏說的溫華淚灑城門口一事,盛京的人大多都知道。

當年月城被屠之後,溫華可以說是唯一見過定遠侯之女的人。所以人被找到後,他親自去迎接,一是因為他是親舅,二是讓他去辨認真假。

因為他那一哭,定遠侯之女正式歸家。聖上當即下旨,封其為郡主,此後榮寵不斷,淩駕於一眾皇孫女之上。

百姓們最是熱衷這樣的八卦,一邊感慨著郡主流落在外吃了三年的苦,一邊羨慕那收養郡主的人家撞了大運。這事發生在葉家進京前一年,但哪怕是葉家進京之後,京城裏的街頭巷尾還有不少人津津樂道。

這些年郡主的榮寵人人皆知,蘇家有這等靠山,誰人敢惹。

思及此,葉氏自是憂心。

謝姝寬慰道:“娘,我們不惹事,卻也不怕事。蘇家不講理,自有講理處,我聽說長公主最為明理。我在王府裏見過一回,確實如外面傳的那般公正講理。他們不再招惹我們也就算了,若還不依不撓,我們就找能說理的說理去。”

母子幾人正說著話,謝十道下職歸家。

分別數日,他甫一見謝姝在家,自然是又驚又喜。一家人團聚,葉氏少不得要親自下廚安排幾個好菜。

葉家的屋子裏沒有冰,稍顯悶熱,謝姝卻覺得此間最好,溫馨自在和和美美。

飯後,謝十道問起她在王府的事,她也是挑了一些能說的說,但與對葉氏說的又略有不同。除去與太妃王妃還有那些姑娘們的相處之事,她還隱晦提及自己與趙芙等人的齟齬。

“太妃娘娘和王妃娘娘都很開明,我既有理,那也是不怕的。可我擔心內宅之事涉及朝堂,朝堂關系錯綜復雜,也不知她們自家的長輩是否公允。若是遇到偏心重的長輩,以為自家的小輩受了欺負,怕是會遷怒父親,還請父親近日行事多留意一些。”

謝十道聞言,若有所思。

今日下職之前,諫議大夫史大人突然叫住他,問他最近可是與什麽人起了爭執時,他還有些莫名其妙,或許原因就在這裏。

他心情有些復雜,看向女兒的眼神卻很是欣慰。“你自小聰慧懂事,窺一斑而能通全局,你提醒得對,後宅與前朝多有牽扯,一個不好便會糾纏不清。”

等謝姝告退後,他不無感慨地對葉氏道:“這孩子是難得的通透,平日裏瞧著閑散乖巧,實則心裏比誰都清楚明白。有女如此,為人父母者自是心生歡喜。”

夫妻二人心有靈犀般,看向彼此。

一時間,他們都想起了十三年前。

那時他在瀾城任經歷一職,上任已有一年有余,正趕上乾門關大戰,人心惶惶。離邊關最近的月城風聲最緊,稍遠些的滄瀾兩城亦是風聲鶴唳。

多事之秋諸事生,向來體弱的二女兒突然病情加重。他們打聽到離月城不遠的地方有一個神醫,便冒險駕車前往。

一路上全是逃難之人,唯他們逆道而行。行到半路,二女兒沒挺過去,死在他懷中。夫妻倆二人傷心欲絕,尋了一個風水不錯的地方將其安葬。

回瀾城的路上,途經一處破廟歇腳時,無意間在土泥菩薩身後發現了一個燒得不醒人事的孩子。巧的是那孩子是個女孩,且恰與二女兒一般年紀。

“戰亂之年,荒山野骨不知多少,又有多少是被親人視為累贅而丟棄,她的父母……”

“老爺,你說什麽胡話,戰亂逃難而丟下生病的孩子,那樣的人不配為人父母。父母子女的緣分全是天注定,她是我們的女兒,她的父母就是我們。”葉氏道。

這是老天爺的安排。

二女兒剛走,老天爺就送了一個女兒到他們身邊,所以上天注定他們本該就是一家人。

良久,他輕輕點頭,“你說的沒錯,這是天注定,我們就是她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