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這是凝聚的民心(第3/5頁)

孫思邈從未遇到這麽有趣的“醫鬧”,不僅半點氣都生不起來,還對這兩人產生了憐惜,與他們越走越近。

回首那時,他怎麽也不會想到,自己會成為皇帝身邊的近臣心腹,都快封爵了。

當官後確實束縛很多,不得自由。

但李二郎和李三郎給他帶來的“束縛”,感覺還不錯。

沒想到自己也有迸發雄心壯志的一日。孫思邈自嘲地想,臉上卻不是自嘲的笑容。

……

“太醫派遣制度需要用明文固定下來。”李玄霸做好給二哥後勤的初期準備後,就將後續事務交給了母親。他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疫病上。

他起了頭,母親很有能力,即使還是個新手,也能應對自如。

李玄霸把早就和二哥商量好的地方醫學制度拿了出來,把定期上報地方疫情作為明文規定保留下來。太醫輪流支援地方,也已經做好了初步規劃。

李世民在離開長安前,被李玄霸拉著熬的好幾個夜都奉獻給了這個初步規劃。

剩下具體的細節,就要朝中諸公來填充了。

杜如晦唏噓道:“有了這套制度,將來再有疫情,就能掐滅在萌芽狀態,不會害民太多。”

房喬也拈須點頭,眼神充滿希望。

李玄霸卻嗤笑:“想都別想。一個好的制度需要好的執行人。這個防疫制度只能說在二哥在位期間行之有效,下一代皇帝就沒用了。二哥經歷了大隋民亂,知道百姓不可虐。但二哥的孩子在富貴窩中出身,他們可看不到卑微如塵埃的百姓。如果只論朝廷成本,花費人力物力救助價值連牛羊都不如的賤民,不如把他們圈起來,人死光了,疫情就沒有了。”

杜如晦和房喬臉色煞白。

他們扶額嘆氣,想說什麽又組織不出語言。

如果其他人這麽說,他們肯定會反駁。但李玄霸言之鑿鑿,他們卻只能嘆氣。

杜如晦疲憊道:“只是下一代皇帝,這制度就荒廢了嗎?”

李玄霸冷淡道:“嗯。”

唐太宗後,無論是頗有作為的高宗等皇帝,還是中晚唐的皇帝,對疫病的應對措施都是“等待”。

因為皇帝的功績只在於坐穩皇位和開疆擴土,後世對皇帝的評價也只在坐穩皇位和開疆擴土。

正如漢武帝末年虐民虐得戶口減半,但後世人說起大漢第一帝腦海裏都會浮現“漢武帝”,而不是讓百姓生活更好的“漢文帝”。因為論對後世的貢獻,漢武帝確實是“大漢第一帝”。

對後世人而言,開疆擴土和“跨時代進步意義”的好處他們能享受到,而當時百姓的死活和他們沒關系。倒不如說,既然“跨時代進步意義”需要犧牲一代人,那最好讓先祖都把苦吃光了,後世人更高興。

皇帝們眼前的需求是坐穩皇位,維持奢華生活;長遠的願望是博得後世萬萬代的名。

只關注當下,忽視底層百姓的“宏觀”治理成本最小,更省事省力,還能維持自己的奢侈生活;博萬世名,後世人也不在乎他們治下百姓過得如何。

什麽樣的皇帝才會傻到給完全沒有任何用處的得病的賤民活路?

野草幹枯了就挖掉埋土裏,來年春風一起,會有更多的野草復生。

在意野草,得不償失。

“所以別想什麽之後,你我閉眼之後,大概率人亡政息。”李玄霸說了一大段後世人對“好皇帝”的評價標準後,平靜道,“不要想太多。做好當下事,跟著唐太宗當好貞觀的官即可。”

房喬嘆了口氣,杜如晦也扶額。

杜如晦道:“李三啊,你二哥連皇帝都還沒當上,你別就開始叫他的廟號了啊。”

房喬:“……”他都忽視了這點。

李玄霸面無表情道:“這有什麽?二哥在離京之前拉著我抵足同眠,非拉著我討論給我什麽謚號。他覺得’賢‘很適合我,但’賢‘在以往親王謚號中不是太好。’懿‘最適合我,但他還是覺得’賢‘更好。這車軲轆話說了整整一個時辰,”

杜如晦和房喬:“……”

雖然早就知道李世民和李玄霸就是這個德性,但他們每次都能用實際行動告訴自己,他們還能更過分。

面對這對雙生兄弟,貞觀年間的官好像也不是很好當。

“閉嘴,先做正事。”杜如晦惡狠狠道。

房喬用眼神威脅李玄霸,附和杜如晦。

李玄霸在嘴上畫了個叉。

閉嘴就閉嘴,兇什麽?等二哥回來,兇二哥去。他不是才更過分嗎?

在房喬和杜如晦的威脅下,李玄霸終於沒再發瘋跑題。

地方醫學和太醫派遣制度迅速敲定,雖然李世民軍中有軍醫隨行,但草原上歸順了大唐的部落若是在疫區中,李玄霸也派去了支援的太醫。

始畢可汗現在名義上歸順李世民,跟著李世民與頡利可汗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