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你說這個叫偵查(第4/5頁)

但主公和軍師顯然是認定了李神通帶兵本事不行,一點機會都不想給。

李壽也是這麽想。

他甚至有點埋怨,兩位堂侄真是太不給自己面子。自己還沒打過敗仗,怎麽就認定自己不行?如果他跟隨李淵,李淵肯定會重用他。

不過李壽就這麽想了一會兒,便搖搖頭苦笑,把這點埋怨拋之腦後。

李淵確實會重用他,但現在李淵連太原郡都出不去。

再說了,即使他不能為主將,但自己跟在李世民身邊,李世民每一場勝仗中獎賞的將領名單中都有他的名字。後世史書記載,他李神通就是次次勝仗,毫無敗績。

這麽一想,好像也不錯?

畢竟李玄霸再厲害,但他身體不好,李世民不放心他獨自領兵,以後肯定也會一直跟在李世民身邊為副手。四舍五入,自己和李玄霸的待遇是一樣的。

李壽不僅說服了自己,還越想越高興。

其實他有幾分本事,他自己也知道。

自己身為勛貴,四十多歲了一事無成,本就平庸。李靖雖然比他大幾歲,但好歹還是個馬邑郡丞,郡中掌管兵馬的二把手呢。

平庸的自己搭上了李世民這輛輝煌的馬車,後世人評價自己,那也是“跟隨太宗南征北戰,戰無不勝,當世名將”,而且還不累!

再說了,自己雖然不行,但兒子已經長成。將來自己做不到的事,讓兒子去做嘛。

李壽想起與自己一同躲藏一同起兵,現在留在大興城的兒子,忍不住又去找了李玄霸:“三郎,你看我家大郎如何?”

李玄霸微笑道:“這個要相處之後才看得出來。不過我見他勇武,應該是不錯的。”

李壽嘆氣:“早知道就我留在大興,讓大郎跟著你們。”

李玄霸道:“我們又不是不回去了。這天下這麽大,得打上好幾年,他還有的是機會。”

李壽拍了拍胸口:“那就好,那就好。”

他松口氣後,又忍不住埋怨自己:“唉,我真糊塗,離開大興的時候怎麽不多考慮考慮。大郎的帶兵的本事可能說不上太好,但他膽子大身手好,在軍中為一猛將還是綽綽有余。跟隨你們南征的機會該讓給大郎啊。我都老了,將來家裏還是得靠大郎,我和兒子搶什麽功勞!”

李玄霸安慰道:“以後機會還多得是。再說了,留守關中也有功勞,堂叔不必憂心。”

李壽沒有被安慰到,仍舊很後悔。

他當時沒多想,有建功立業的機會,就跟著李世民離開了,現在越想越後悔。

李玄霸安慰了堂叔許久,又給李壽安排了許多事做,李壽才停止了抑郁。

一直在李玄霸身後當背景板的陳鐵牛小聲道:“這才是為人父的正常想法。”

李玄霸瞥了自家身後親衛一眼,沒好氣道:“別多嘴。被人聽見,我和二哥都保不住你。”

陳鐵牛道:“有外人在,我從不說話。”

李玄霸扶額:“你其實可以說……我給了你那麽多機會建功立業,你能不能積極點?”

陳鐵牛搖頭:“護好郎君,就是我的功業。”

李玄霸嘆氣,再次勸說失敗。

李玄霸安營紮寨後不久,南郡郡丞就親自前來拜見。

郡丞是太守副手,掌管兵馬之權。天下生亂後,郡丞成為每個郡實際的掌控人。又因為出任太守者多為朝中勛貴子弟,他們在天下將亂時就紛紛逃回家中,所以許多郡的一把手都變成了郡丞。

當初李玄霸在河東郡的時候,河東郡也是由郡丞丁榮管理,後來楊廣才派了堯君素去當河東太守。

天下大亂,兩京都已經群盜四起,南方更是早就被群盜分割得支離破碎。

在江漢平原這一地,號稱擁兵數十萬的反王都有兩個——朱粲和蕭銑。其他小反王更是多如牛毛。

南郡郡丞手中只有幾千兵馬,已經考慮著投奔哪一路反王。沒想到隴西郡王李世民和太原郡王李玄霸居然來了,他當即和郡中殘存官吏喜極而泣,趕緊來投奔。

李世民將來反不反無所謂,反正大隋皇帝都死了。現在天下都是反賊,自己投奔隴西郡王,總比投奔原本地位不如自己的反王強。

不僅南郡郡丞主動來投,幾日後,李世民讓烏鏑送信,說襄陽已經到手。

李玄霸滿腦袋問號。

二哥就帶著不到一百人去打探消息,怎麽都跑到襄陽郡去了?兩百多公裏呢!

對比二哥,李靖只是送信,說沔陽郡郡丞已經歸降,算是沒跑多遠,兩地也就一百多公裏而已。

一百多公裏……

李玄霸看著二哥和李靖派來的使臣,滿眼迷茫:“二哥帶著不到百人跑到了四百裏之外的襄陽,李靖也帶著不到百人跑到了近三百裏之外的沔陽。我記得現在還是亂世吧?四處都有賊寇吧?他們究竟在想什麽?!不怕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