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六章 大明及藩屬國區域貿易、共同市場及軍事聯防協定(第2/3頁)

載壦則問:“何為共同市場?”

市場一詞是亞當斯密最先提出的,這個老兄現在還沒有出生。

但朱厚照平時交流,要講清楚貿易、貨幣、公司、產業這些事物之間的關聯性,缺少市場的概念是難以說清的。

因而他早就開始講述過這個詞的內涵。

但共同市場一詞還是第一回出現。

按照歷史教科書的說法這個時候的大明在南方已經產生了資本主義的萌芽,而資本主義的壯大其關鍵在於要有足夠的市場。

“共同市場的概念,便是讓大明和周遭屬國建立起相互連通的商業環境,貨物、人流、資金自由進出。對於大明來說這是有好處的,因為大明的瓷器、絲綢、棉紡、精鹽、白糖等等各類商品都更有競爭力,所以共同市場一構建,各屬國內也會充斥著我大明的商品。

同樣因為是大明屬國,協議中可以要求各國市場接受大明新錢幣,也不必逼著他們廢除自身已有的貨幣,只需要允許大明的貨幣自有流通這便足夠了。

這是我們關上門來自己說的話。

講給他們聽的則是另一套話術,比如他們與大明合作共同開發港口,可以促進他們本國的貿易繁榮,一座繁榮的港口需要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勞工,這是消化他們本身的流民,帶動政府的稅收增長。如此一來,他們可以享受大明國力強盛帶來的好處,不僅僅是金錢方面,而且可以學習大明的文化、技術等等。

而軍港建設、駐軍保護,也可以讓他們免除從西洋而來的侵略者的恐懼。當然代價就是要將港口及周遭部分土地劃歸我大明。”

載壦明白自己父親的意思,

其實與他剛剛在外面和尤址的話也不謀而合,皇帝確實有更深層次的考量。

“父皇是想溫水煮青蛙,用的則是貨物流通,共同繁榮的名義。”

“這難道不好麽?其實這些屬國大多與大明關聯不強,這種毫無約束力、也毫無聯系的臣服,太弱了。”

本質上來說,就是放棄了軍事攻打。

但在經濟、金融貨幣、文化方面進行統一。

軍事占領的意義就是得到了一片領土,但在不可以屠殺原住民的情況下,得到領土的同時也得到了數百萬甚至上千萬民眾的負擔。

你要是不管他們,那不行——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這些反抗不說掀翻大明,但是會極大的增加軍事開支。

可要是管他們,可拉倒吧,大明自己就有全球第一人口。

現在日子好了,取消人頭稅、再加醫療逐步跟上,人口增長的速度一定更加驚人。

當然了,自然條件好的島嶼,比如爪哇,這個朱厚照是已有布局了。

其實在宗主國與屬國的大名份之下,那些地方就是大明的,只不過不是實際統治,現在這份協議只要落實,那在統治的進程上就是進了一大步。

現在主權概念就體現在三個方面:對內的最高權,對外的獨立權,以及防止侵略的自衛權。

對內的最高權,上國的皇帝是直接幹涉屬國的國王承襲的,這還要怎麽最高?

對外的獨立權,有了這份協議以後,大明的利益就會是他們的利益。

至於自衛權,就是駐軍嘛,共同防範侵略。

至少西方人再來的時候,要先把南洋給打一遍,否則印度洋到太平洋的路怎麽能夠通?

不用深入打仗、不用處處平叛、更不用負責那些屬國的百姓。

而且更友好、文明的方式還會在當地培養一群明吹。

現在的問題只有一個。

載壦自告奮勇,“父皇,眼下正值新年正月,本身也有招待諸國使臣的禮節性宴席,倒不如兒臣與大哥現在宴席上放出這個風聲,試探諸國使臣的反應?”

朱厚照同意,這事情急了也沒必要,還是慢慢辦好才是真的。

“可以。你們就說如今海貿興盛,但各國法律條文不夠統一,制造了許多人為的障礙,朕有意牽頭促進本區域的貿易發展,同時鑒於呂宋叛軍之事,願意派遣駐軍對各國國王以及國家安全進行保護,駐軍費用分別商量。”

末了,朱厚照又囑咐一句,“此事非常重要,雖說咱們要文明,但也不可過於軟弱,顯得像是大明在求他們。若是他們的國王實在不同意的……”

他想了想,“朕會下旨宣召他來京師,朕與他親自再解釋一番。給足他這個面子。”

載垨和載壦兩人憋笑不說話。

這樣的說法講出來,豈不是要把別人嚇死?

其實朱厚照真的算好的了,當年永樂皇帝在的時候哪有這種好話給他們,對於倭寇的事他就是一句話,你不解決,我來幫你解決。最後日本是自己抓了人,然後送到大明來交由大明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