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五章 馬到成功

正德二十年,河套地區已經不僅僅包含最早的前套和後套平原。

從朔方鎮往北二百裏,都可以算作明朝的控制區域。

只不過這裏的地形條件已經開始惡化,不僅僅是陰山山脈的阻隔,而且蒙古高原的戈壁、草原也已經不再適合農耕。

自然的,也就沒有辦法在這裏進行屯田、耕種和築城防守。

自然環境決定了生產方式。

從陸軍學院延續出來的軍事思想,是選擇用遊牧人的生產生活方式來達到控制這片區域的目的。

而從朝堂上傳遞出的政治思想,則可以概括為四個字:多封眾建。

這和漢代的推恩令很像,多封眾建的意思,就是以中央王朝的權威在一片草原上劃分出多個不同部落,以分散草原人的力量,使得他們不能夠統一對外。

河套地區向北的漠南蒙古原來被韃靼部所占據,現在被大明分封給了亦不剌部、土默特部和鄂爾多斯部。

亦不剌部有遣女入宮為妃的前例,

之後土默特部和鄂爾多斯部首領也都分別送了女子入宮。

朱厚照照單全收,並冊封為妃。

這有點類似清代的處置辦法,效果不錯,所以自然是拿來主義。

而他的拿來主義有個前提——這一切還是武功伯馬榮給打出來的。

目前來看,河西走廊和新疆吐魯番、伊犁地區都是漢人直接統治,不過在河西走廊的西南和東北兩個方向,朝廷也同樣分封了諸多小部落,並加強了對這些部落的管控。

按照現在的規矩,這些地方的兵馬從流程上來說應該直接分屬他的地方官統一節制。

就像馬榮,如果戰事需要,他可以依照聖旨調動他北邊的三個部落的兵馬隨他出征,這些蒙古部落不得拒絕。

同理,如果域外勢力要侵犯他們,他們也可以向朝廷求助。

當年遠征南疆葉爾羌汗國,這些地方都是出兵的。

現在朝廷又將目光盯在了更西邊的哈薩克汗國身上,

一旦戰事開始,除了新疆,馬榮這裏大概也要派一路兵馬沿著草原地帶東進。

在亞歐大陸之上,有一條從東亞到東歐橫貫東西幾千裏的連續草原地帶,幾千年來,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都曾沿著這個草原帶東征西討,寫下了本民族的史詩與榮耀。

可惜漢人出戰太需要補給,所以論打得遠,那是根本比不上這幫騎在馬上的民族。

關於這一點,馬榮已經在考慮了。

按照陸軍學院的整體建軍思想,大明也要開始建設遊牧騎兵。

如果力量足夠,馬榮完全可以帶著這些兵馬,再讓蒙古諸部落出人,這樣一路征西大軍不就出來了?

正好,九月中旬時,皇帝的聖旨來了,說是有緊要軍務,要他輕騎入京。

他準備趁著這個機會和皇帝詳細稟報一番。

所以連續幾日在總督府內閉門謝客,一個武將開始耍起了文墨。

九月二十六日,他基本整理了出來,隨後和自己的副將左政交代了一下域內事務。

而來離開前,他還有最後一個地方要去。

說起來,前些年還有蒙古部落不老實,但這三年,尤其是這一年多來,朝廷分別封了這些蒙古王爺草地以後,一下子就平靜下來了。

這種馬放南山的感覺讓他渾身難受。

他才三十多歲,可不想就這樣等待著自己變老。

而他念念不忘的城外開拓的廣闊的養馬場。

既然要借鑒遊牧民族的一些作戰方式,那麽對馬匹的重視一樣要跟上。

某種程度上,一個蒙古部落的實力,很大程度反應在他所擁有的馬匹數量上。

從正德九年開始,朝廷在朔方鎮先後設立兩處官牧馬場,規格都是上苑,每個馬場每年可產馬匹八千匹。

戰事不頻繁的時候,壓根用不到這麽多戰馬,

最初呢,就是賣掉回本,畢竟朝廷要組建騎兵,民間也要用馬,但正德十五年後,隨著整個國家的馬匹數量增長,他們這裏其實也很難賣出去了。

於是馬場的經營狀況不好,這裏的人員、維護、馬廄等各種設施的費用都是朝廷撥款。

相當於就是養著。

戰馬就是這個特征,想要維持,就要花錢。

可以理解為軍費的一部分,因為戰馬,就是這個時代最強大的武器。

不過好處是,馬榮可以精心挑選最好的馬匹給他的士兵。

這兩處馬場就在朔方城外東北方向,且分別有兩個千戶所駐紮防守,朝廷起的名字當地人不愛用,時間長了就以新馬場、舊馬場來替代。

新,就是後建的。

馬榮來到這片原野之上,從山坡到坡下平地,這一整片區域都分布著馬匹,最為壯觀的時候就是它們全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