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五章 天子之怒(第2/2頁)

王鏊和楊廷和心中有些傷感,他們與皇帝確實是君臣,但其實有幾分情義的。

今天這話,有些傷感情了。

倒是張璁很是幹脆,道:“微臣,領旨。”

稍間隔了片刻,王、楊兩人也只能領旨。

他們要退去,朱厚照還攔了一手,“等等。還有事呢,今天朕沒有召見吏部,也是有緣由的。這次江南幾府,許多衙門裏的官員大概要清去不少,然而按照吏部這幾年的選人準則,點了誰過去,都是叫人送命去的。他們死倒沒什麽,怕是還得耽誤朕的大事。所以倒不如暫時不要派官。”

辭官致仕、衙門空人,這些他都不怕,嚇唬誰啊,這個國家不會那麽容易亂的。

原歷史中,劉瑾作亂、武宗荒誕,搞了十幾年,國家也還是傳承下去了。萬歷皇帝幾十年不上朝,全國的衙門少了的人更多,皇帝都罷工了,朱厚照總比他好吧,那又怎麽樣了呢?

還怕當官的兩條腿的人還不好找?

“可是陛下,如此一來,官府空了人,那清田之事又由誰去做?”王鏊老臉都要愁死了。

“有人領著測量員即可,多出來的人本來也無用。實在不行,朕會讓劉瑾出幾個人。”

讓劉瑾出人?

似楊廷和和張璁一下就聽明白了。

不讓吏部派員,而且劉瑾派人,這是連插手的機會都不給了。

這可不行。

“皇上,微臣鬥膽,有句話還是要說與皇上聽。”楊廷和跪了下來。

朱厚照眼睛斜撇,有些不在意的回,“說。”

“自古以來,宦官大用,乃是誤國之兆,此番江南的官員或有不足之處,但大派內監殊為不智。”

“朕說了,這也總比派人過去搗亂要好!你和朕說難聽的話,朕也有句難聽話要給你們:朕想做的事,你們不幹,有的是人幹!這些也是你們逼的!”

楊廷和心中更沉,“陛下聖明燭照,即便用了宦官,正德一朝自然無礙,聽聞劉瑾在江南正式開始了分田,想來他也不敢違背聖意,做殘害百姓之舉。可若後世效仿呢?”

朱厚照一頓,這倒是個實話。

當初朱元璋就知道太監是個大患,所以嚴厲禁止,不過違反祖制的可不是他朱厚照。

王鏊心中略有期待,楊廷和一向是思路清楚的。

哪知道,朱厚照只是略微停頓,隨後就直接說:“若是後嗣之君也與朕一樣,面對外朝文官陽奉陰違的情況,那當然要效仿!難道要被天下官員裹挾著,當個無能之君?”

說完他扭過頭去,還是生氣。

“陛下如此說,就是行事只顧權謀,只問利害,說是以道治國,實則離正道愈發遠了。”

“大膽!”

楊廷和仍然面無懼色,開始展現出一個儒家子弟的那種硬骨頭。他就是不接受皇帝說什麽後嗣之君還要效仿的話。

其實是不好聽,要是弘治皇帝還在,怕是要來一句混賬了。

朱厚照呢,也是快人快語,今天一股腦全說了,至於楊廷和的大膽原在他預想之內,這幫人本來就這樣。

“陛下息怒。”張璁在一旁說:“楊閣老許是累了,些許言語冒犯了陛下。然楊閣老實為國之忠臣,請陛下莫要責罰。”

實際上,今天要是把楊廷和收拾了一頓,反而助漲他的清名。

“行了,三言兩語的,朕不會多做追究。你們三個自行退去,把事情做好即可。”

張璁拉了拉楊廷和的衣角,皇帝既然放他一馬,這個時候就不要愣頭青了。

楊廷和沒有多說,行禮離開了乾清宮。

之後朱厚照讓何鑒和王璟一並離開,只留了張子麟在此處。

“以往在河南見不到這樣的景象吧?”

張子麟有些拘謹,“想必在京裏……也是難見。”

“你有何見解?”

“有句話叫,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世上的事很復雜,是非、正邪原本難明。為人臣,則勉力為之。於陛下而言,也只能勉力為之。”

“你的話,倒是超脫了對錯之爭。”朱厚照緩緩沉下心,點頭贊許說道,“或許這世上沒有那麽多的對錯,認為對的,就竭力去做。”

有句話張子麟憋在心裏沒敢多講,那就是萬一做錯了,那也要認。

“微臣相信,盡管方式不同,但陛下是為了百姓。”

朱厚照眼皮一翻,“朕本來就是為了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