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一章 就讓他去當典吏吧(第2/3頁)

朱厚照忍著一點疲憊起身,“甘肅巡撫的那封奏疏你們都看了吧?”

三位文臣心情都低沉,“臣等,看了。”

“說說呢。”

王鏊首先言道:“邊疆之事,無非戰、和兩策,自正德四年始,陛下將靖虜伯調至甘肅,所為者,西北之穩定也。但陛下也說過,今年乃至明年,是清理軍屯要見到實效的關鍵兩年,現在要戰……實非良機。”

朱厚照不能說他錯,戰爭這種事,不是兩個孩子鬥氣,因為氣不過、忍不了,所以我打你,這他娘是什麽決策水平?

真正厲害的戰略高度是要像教員一般,我永遠只在我想和你打的時候和你打,戰爭的選擇權在我,不在敵。

現在的大明就不在最佳狀態。勉強出兵,如果勝利還好說,可萬一兵敗,那種士氣上的影響會非常巨大。

“楊閣老呢?”

“哈密歷來向大明稱臣,也向大明上貢,吐魯番國現在與哈密忠順王頗多來往,在臣看來,是挑釁行為。但吐魯番國畢竟還沒有真正侵犯哈密,所以臣也同意王閣老所說。

然而戰雖不可取,卻也不能一切都視而不見。所以臣以為大明應降旨忠順王,申斥其不端行為,同時強調大明與哈密的藩屬關系,並警告吐魯番汗國不可輕舉妄動。

我大明自陛下禦極以來國力蒸蒸日上,想必有此態度也可震懾他們幾年功夫。幾年以後,那等狼子野心之輩必然不聽勸告,但那個時候對於大明來說出兵也就言名正順了。”

“恩。”朱厚照覺得有道理,這裏思路理得很清楚,可以說是有禮有力有節,“那句話怎麽說來著?”

“恩?”三人都擡頭。

“勿謂言之……”

楊一清聽明白了,他接上,“勿謂言之不預也。”

“不錯!就是這句話,在旨意中加上去!”

朱厚照強烈要求。

只不過三位閣老並不理解皇帝為何有一種莫名的興奮。

可能是他們的諫言恰好到位吧。

楊一清說:“陛下,那臣就照此請旨了?”

“可。”

“陛下,”一直沒開口的王炳說:“今年秋,陛下要設宴接見各國使臣,能否將忠順王也叫過來?”

“為何?”

“臣覺得,既然楊閣老是要用大明國威震懾忠順王。倒不如讓他到京師來看看這幾年大明的變化。如此,他便知道輕重了。”

“朕不喜歡那個忠順王。”朱厚照直接表達了傾向。

楊一清也有辦法,“可讓忠順王遣使。”

這就是玩政治,直走不行就繞一下。

朱厚照沒有反對的理由了,“那就讓他們來,正好,朕也可以交代幾句。”

“是!”

“好。你們下去吧,這件事暫時先這樣辦。至於真正用兵,有空也問問靖虜伯的意見。”

皇帝揮手以後,他們各自退回。

在呂恩的眼中,這個場景已經發生過很多次,一旦是這種大事,天子就會召集相關的重臣入宮。

儒家學說裏所要的盛世就是這樣來的:皇帝不辭辛勞的和自己的臣子共議國事,如果還能做到聽聞納諫,虛懷若谷。

那沒得說了,歷史上必有這麽一號人。

他聽說周王的事也沒按照靳貴那樣講的那樣草草的了事。皇帝還是把先帝的旨意找了出來……

“尤址。”

呂恩正想著,皇帝那邊開口說話了。

“奴婢在。”

“朕累了,過來給朕敲敲腿。”

“是。”

呂恩看得有些動容,他想說什麽,不過尤址一直給他使眼色,並且微微搖頭。

過了一會兒,躺著休息的皇帝開口,“呂恩,你回去吧。”

“額……不知陛下要臣回哪兒去?”

朱厚照長嘆一口氣,帶著半分慵懶說:“你願意回哪兒去就回哪兒去,隨便你吧。走吧。”

“是。”

呂恩跪下謝恩,後退兩步的時候又停下,“陛下,臣鬥膽問一句,明日臣還要不要來?”

他這話說出口,稍稍等了一會兒。

但沒動靜。

呂恩沒感動彈,又等了一會兒,還沒動靜。

於是他忍不住擡頭,而他視線中的年輕的皇帝已經歪著腦袋睡著了。

“……皇上?”

尤址狠狠瞪了他一眼,腦子抽了吧,皇帝睡著了還叫,你能有多重要的事,於是他立馬示意左右,大手一揮,那意思:把這混蛋給咱家擡走!

呂恩撅著嘴巴,稍稍顯出些無奈後離開了。

……

……

“人走了麽?”

尤址嚇一跳,他確實以為皇帝睡著了,“回陛下,走了。”

“明天他入宮的話,吩咐人給他開門。不入宮的話,隨便找個縣,讓他去當個九品典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