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九章 衛我海疆!(第2/3頁)

這麽一想,他更加急了。

這件事從梅可甲入京就開始折騰,本來大家都有個底線,就是覺得反正三月開大朝會了,大朝會上可以討論的嘛。但今天是關門,如果帶著這個結果出去……那怎麽能行?

“陛下!海貿之銀年入百萬,這便是又一個東南,朝廷振興馬政,又編練騎兵,其中半賴海貿銀,若是水師不建,海上但有風雲,只怕到時悔之晚矣!”

“朕幾時說過不建水師了?你慌什麽?”

“啊?”

內閣四人也都在苦思皇帝的聖意,最邊上的楊廷和像是一下子想到什麽。

“朕,是想你們都弄清楚,大明籌建水師是為了什麽?是不是因為佛郎機人蠢蠢欲動,所以就建一支艦隊擊敗他們?僅此而已?”

話到此處,謎底終於要出來了。

楊廷和拱手,“還有倭寇、還有海盜,打敗了佛郎機人也還有其他人。最為重要的是,大明的商路也不能由佛郎機人掌握,而應該由自己掌握,否則今日來一賊,明日來一賊,日日有賊,這要防到什麽時候?”

這番話,能說出來極為不易。就是楊一清和王鏊也都有一副恍然的神情。

“只有這樣,朕才同意建這一支水師。”朱厚照順著接話,同時呢喃道:“當年三寶太監的艦隊何其強大?到最後就這麽煙消雲散了。朕今日重建水師,若是找不到理由,想必朕百年之後也會不復存在。

回到剛剛那個如果佛郎機人不和大明做生意,又當如何的問題,朕的意思,大明的商隊要能自己向西,一是尋找能代替佛郎機人的人,找不到替代者也要找到能買下這麽多商品的地方,二是自己向西開拓,把商品賣到呂宋、滿加剌甚至更遠。而水師的意義就在於,大明的商隊到哪裏,水師就到哪裏。願意和咱們做生意的,那友好相處,秋毫不犯,不願意甚至要侵犯大明商隊的……就得用當年陳湯說過的四個字了——雖遠,必誅!

如此,這支大明水師籌建得才有意義,海貿銀也才能年年平穩,即便咱們都不在了,後世兒孫知道什麽才是對自己好,便不會輕易的再讓三寶太監的悲劇重演!!”

皇帝這番話說得並沒有慷慨激昂。

不過其中蘊含的道理很是深遠。

只是……內閣四人都不知道自己不是聽錯了,‘不願意甚至侵犯大明商隊的雖遠必誅’,侵犯還能理解,不願意貿易,也要必誅?

這種話,總不至於是皇帝說錯了。

成國公則沒注意,他是聽完了皇帝的話心中激動,忍不住高呼:“陛下明鑒萬裏!以我天朝上國之姿,正該如此!”

“嗯,朕有四位大學士在這裏,你們給水師想一句口號,從正德五年開始,大明水師每建一艘船、每養一個兵,每前進一步都是為了這個目標,且這個目標要自上而下,層層傳達,尤其水師官兵本身,更要知道他們為何要在風高浪急的海上與人作戰。

照著這個意思籌建水師,楊閣老,你以為如何?朕是否有遺漏之處?還有……花費銀兩擴軍,說不準還會有人給朕戴上一個窮兵黷武的帽子呢。”

成國公搶話,“朝廷此舉,哪裏是窮兵黷武?若不擴軍才會損失更多的銀子!”

楊一清嘆息,天子的手段太高明了。

海貿銀兩在上關乎國庫豐盈,在中關乎京中大半勛臣和文臣的分紅,在下又關乎沿海百姓、商人的生意所得,這種形勢之下,反對之人怕是要引起眾怒了。

天子的這道旨意,不過是順應了這個大勢。

當然,他心中感慨並非是不贊同,當初他與劉大夏關系不和也是在於他堅持支持朝廷出兵。兵者,是國之大事,但不是無底線的罷兵休戰。

“陛下要籌建水師保護大明商隊與百姓,此乃天子之責,確實不算窮兵黷武。老臣以為,不如就以‘保國安民、報效朝廷’為號。”

朱厚照嘴角一抽,其實倒也沒錯,封建時代報效朝廷更是第一號政治正確,但總感覺是怪怪的。

“其他人呢?”

王鏊是個大才子,他蹙起眉道:“陛下,用衛我海疆代替如何?”

“代替哪一個?”

“代替保國安民。保國安民體現不出水師,便是陸上之兵,也可用保國安民。”

朱厚照:“……”

怎麽這個大才子也要留下報效朝廷四個字?

“楊廷和,你以為呢?”皇帝流出求助的眼神。

“臣以為,當兵之人大多不識字,因而越簡單反而越好,不如就叫護商軍。”

朱厚照:???

他迅速決斷,“不爭了,還是用衛我海疆吧。取其‘疆’字。”

“疆字?”

“是,從今往後告訴世人,海疆也是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