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搏一把(第2/2頁)

……

朝廷的意思如一縷強風刮向西北,刮向固原。

朝堂的變化雖然劇烈,但從軍報入京,再到皇帝有明確的旨意出京,前後不過三四天的時間。要知道,這個時候弘治皇帝還剛駕崩不久呢。出征的士兵每個人胳膊上還綁著孝布。

如此高效、如此果決,新皇帝一上任就讓人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聖旨以一種無可爭議的態勢告訴所有人,所有的官員不要跟我搞求和那一套。

但等聖旨真的到了楊一清手上,他是既覺得振奮,又覺得壓力巨大,皇帝的信任不是那麽容易接的。

“這幾日來,韃靼部在靈州城外沙井溝、廟兒溝一帶侵擾劫掠,二月初,部堂率兵趕到靈州,韃靼部隨即北逃,我軍追擊不及,現如今韃靼部又退回到花馬池一帶。”

楊一清站在案前,伸手指了指發黃的地圖,“靈州至花馬池一帶,朝廷修築了四堡,他們的情況如何?沒有人接敵嘛?”

“千牛堡、武功堡有與韃靼交戰的報告。鐵衛堡和十星堡守備將軍閻百能、嶽引兩人畏敵怯戰,至今還未放一箭。”

也就是說,韃靼部在大明朝的這片開闊地帶來去自如,想搶哪裏搶哪裏,而明軍在這裏為數不多的軍事據點,有一半基本就是目送這支軍隊。

這就是楊一清現在面臨的困境,敵人有三四萬,他們一起前進、一起後退,一般的小部隊根本碰都不敢碰他們一下。

但如果像楊一清這樣率領大部隊前來支援的時候,韃靼部又很快退回去。

關鍵是追不上,人家都騎著馬。

“朝廷已經同意了我們的求援,大同副總兵官楊尚義已經率部來援,那是一支兩萬人的精銳騎兵,京師也有八個甲級衛出征,再加上寧夏、延綏以及各個城、堡子的邊關之兵,這一次我們手裏的兵力是完全足夠的。”

楊一清也換上了帶甲的軍服,他人老,但是總給人一股很有力量的感覺。

“聖上登基肇始,便在朝中力排眾議,一定要支持我們打好這一仗,諸位,自古以來聖上的好意最難接。依我看,咱們這次再向朝廷提什麽要求,朝廷也都是會答應的。可問題是,要把仗打贏。”

寧夏總兵曹雄拍了拍大腿,有些生氣的說:“這幫蒙古孫子,真要是過來和俺們決一死戰倒也罷了,那樣的話,我寧夏兵都夠,可他奶奶的咱們稍微認真一點,他們就跑!除非能包抄他們。”

“怎樣包抄?”楊一清緊接上追問。

曹雄說不出話來。

因為河東花馬池到靈州這一帶,地勢開闊,又不是只有一個小口子,怎麽可能包抄得上?

楊一清視線偏離他,其實本身他也不抱什麽希望,“為今之計,只有兩個法子。一個誘敵深入,一是圍魏救趙。圍魏救趙,就要楊尚義的部隊深入河套地區,他有兩萬兵馬,士兵作戰又勇猛,其實可以嘗試,可朝廷為了湊出這支騎兵,其實已經耗費了數年的財力和軍馬,如此冒險,我擔心朝廷不會同意,這個幹系,我們也擔不住。所以就剩一個辦法。”

楊一清敲著桌子,一字一句的說:“誘敵深入。”

齊承遂皺眉問道:“如何誘敵深入?”

“用我。”楊一清指了指自己,“京裏來的人說,韃靼人不會去攻大同,那是因為他們知道大同有楊尚義,可西北只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楊一清,過後不久,韃靼人果然來攻西北。他們這是看不上我楊一清啊。”

“可我聽說火篩這個人作戰驍勇,他不是會輕易上當的主。”齊承遂有節奏的拍著手,他也在努力思考,其實楊一清的思路對,但問題在於如何引誘火篩來攻。

“不會輕易上當,不代表不會上當。韃靼人還沒有誰見過我用兵,那我不妨大膽一點,愚蠢一點,反正楊一清在他們眼裏是個軟柿子,只要我們足夠冒險,火篩就一定來攻。”

楊一清敢下這個狠心,主要他也沒有辦法了,朝廷、皇帝是這樣的堅決,如果他打不出成果來,基本上也是個死。

既然如此,何不搏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