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換個思路(第2/2頁)

朱厚照先沒回話,而是問道:“內閣的意見呢?”

劉健直說:“臣等三人都以為,陛下的龍體重過一切,不應讓陛下強撐病體。且殿下天人之姿,即便叫些外國使臣知道大明皇帝龍體偶有微恙,四方宵小也不敢輕舉妄動。”

不錯,這次內閣的主意倒是說到了他的心上。

“照準。各類祭祀、朝會、宴席等活動,由本宮這個太子代替父皇,另外……”朱厚照指了指,“叫禮部動動腦筋,本宮是太子,與父皇還是不一樣的,不要照搬照抄以往的規章流程,翻一翻史書,本朝沒有就找前朝,看看太子代皇帝主持類似的禮節活動要注意什麽,要有區別。”

“那是自然,請殿下放心。”

“好。就這事兒嗎?”

三人都點頭,旁的即便有啥,也沒必要在臘月二十八的時候和太子講。

朱厚照見狀,搓了搓手,“辛苦了一整年,平日裏我還兇得很,今日就留下吧,陪我一起用膳。剛剛劉閣老說有張有弛,我看是需要的,再多的活兒也要分幾年來做。趁著今日無事,咱們邊吃邊聊?”

謝遷心想,您也知道您平日兇啊。現在他們三人都有些不敢,連連擺手拒絕。

但朱厚照有點趕鴨子上架的感覺,“就今天了,二十九、三十你們就是想留,本宮還不留呢!劉瑾,傳膳去。”

“是。”

就這樣,三位老頭兒就這樣給他留了下來。

在弘治朝,內閣地位其實並不如六部。但在朱厚照的心中,其實內閣這個設置還是蠻好的。只不過就是結構有問題,比如說都是文臣,導致其他一些力量在國家最高領導層面的話語權不夠,當然,這都是後話。

朱厚照處理政事那麽久,其實有很多常規性的工作,它不應該占據皇帝大量的時間。就他自己而言,那種召集相關人員以聽匯報的形式部署相關工作效率較高。

但那些常規性的工作又不能不要,這就需要內閣了。

“請客要有請客的樣子,而且要過年了,本宮今天就大方一些。”朱厚照講話一向老成,在幾個老頭兒面前除了模樣稚嫩些,其他如言語、動作、表情都像幾十歲一般沉穩,“劉閣老、李閣老、謝閣老,這一年,你們也都辛苦了!”

三位老頭兒全都站了起來受禮,他們執意如此,也沒辦法。

“等到弘治十八年開了衙,本宮想換個思路,你們也可以想想。”

“殿下請說。”

朱厚照說道:“從弘治十二年到現在,我總感覺咱們是晃一年算一年,說是有些成績,但也是老天爺開眼。咱們自己能不能有什麽目標?”

“國家要建設成什麽模樣,民富?國強?總要有個目標才好努力吧?定了目標再定措施,有些問題,比如清理空餉的問題,這是上百年的沉疴,朝廷不可能一道旨意就將之全部刮掉。”

“但也總要有節奏的花個幾年時間把它解決完,也許是三年,也許是五年,關鍵得有個變好的過程,不能看到問題太難就說牽涉太廣,遇難而退,那往後是不是更難?一代一代拖下去,把困難的問題都放在一邊,能拖一天是一天,這和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有什麽區別?”

“所以我也在想,弘治十八年朝廷要做什麽事,得先列出來,再看未來三年,又是什麽事兒要解決,也要列出來。先擺問題,再擺措施,然後分步驟有計劃的排下去。到那時做不到本宮要收拾人,也不必落得一個不教而誅的惡名。”

劉健被‘點名’,又拱手請罪,但太子也沒多在意就是了。

李東陽還在摸著胡須細想太子的話,有些奇怪,“殿下,這些話是否已經在心中想了許久了?”

“算是吧,今日不是廷議也不是早朝,我們就是桌上說說。我是因前些日子楊一清之事,朝廷要清理空餉,他似乎壓力很大,但我這個太子從未說過要在三個月或五個月內把全國的這些問題都解決,我的意思……似這樣的重大問題,朝廷也不能想當然,還是要一步步來。但官場的氛圍不是如此,所以我便想到把朝廷要做到的目標給寫下來,這樣上上下下都知道東宮、內閣要推行什麽舉措。”

謝遷倒是頗為認同,“《中庸》雲: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一年比一年進步,積小勝則為大勝,便是華山再高,它也頂有過路嘛。”

朱厚照的這個提議不侵犯什麽利益,而且也表露出一種積極有為的精神,內閣三人聽了都沒覺得有什麽問題。

“那麽就等過年後吧。你們自己先準備一下,也可以各自傳達。過年之後,內閣和六部九司專門開個大會,花上兩三天的時間著重討論一下。要分類討論,事關百姓生活、邊疆安全等各個大類都要討論到,也嘗試著列一個三年計劃。計劃一定,就像山頭插上了軍旗,軍旗一立起來,就知道往哪兒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