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整軍開始,上直親衛(第2/3頁)

“我聽說啊,這次是太子的旨意……太子這個人,我聽七姑他二舅家的親家的那個在宮裏當侍衛的二兒子說……很是愛才,只要有本事,多大的官兒都舍得給。”

“不對,我聽說是太子殿下得罪了韃靼人,這是怕了,趕緊把咱都弄回去。”

“你們都不對,明明是太子看不慣他那兩個舅舅,去年還打了他們呢!”

……

……

劇變的時候,都是流言蜚語最多的時候。所有人前途未蔔,自然是議論多多。

而太子朱厚照則招了劉健、李東陽、謝遷、王越和韓文過來商議,

如今整軍的事,雖然復雜,但難度倒是不大,只要韓文這管著戶部的大司徒保證軍餉,哪個士兵也不會因為自己的上司或者番號變了而鬧事。

好好的日子不過,想掉腦袋啊?

問題在於,壯勇之人給挑走,組成了新的一衛。可那些剩下的兵油子怎麽辦?

劉健以穩為主,“殿下,臣以為不論勇武與否,此次整軍不宜裁撤哪一衛、哪一人,除了不遵旨意的狂妄之徒外,其余的皆應保留。否則謠言叢生,人心惶惶,反倒不利於整軍,也不利於大局穩定。”

朱厚照心中也和劉健想得差不多。即便要裁撤也不是現在裁撤。現在裁撤是過分了的,有許多人根本就沒什麽手藝,就只會當兵,貿然間把他們全都趕走,幾萬甚至十幾萬的士兵不給他們飯吃了,你還想整軍?

至於說浪費的銀兩,都浪費幾十年了,再多浪費幾年又怎樣,為了那點銀子,搞得滿京城大亂實在不值當。

他的重點其實不在這裏。他的重點在管轄權。

當年太祖高皇帝設立上直親十二衛,太宗文皇帝增設十衛,宣宗章皇帝增設四衛,共計二十六衛。如今除錦衣衛和禦馬監所屬的騰驤左、右,武驤左、右四衛。其余二十一衛大多隸屬兵部管轄,上直親衛之名已名不副實。

朱厚照想要讓他們名副其實。

但這種事不是一句話就能搞定的,也不是文臣聽不聽的問題。而是土木堡之戰後,已經沒那麽多人能占住那麽多位置了。光指揮使就要二十六個。

這些人從哪裏來?現在像個樣子的勛貴能有幾人?

但朱厚照不是沒希望,他的希望就是書院裏的軍學院。

至於現在,他只想把那幾個整頓的好的,都是壯勇的幾衛要過來。其他的‘指揮使’位置還是給內閣和兵部去定。

至於那幾個差的,他也想著怎麽再利用一下……要浪費錢,也要浪費出價值來。

“就照劉閣老所言,此次整軍所有士兵,但凡遵旨守法,全部如數保留,但之後該整訓操練,還是要整訓操練。另外……”

朱厚照摸了摸鼻子,“本宮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供你們一觀。既然現實情況是整軍之後的各衛戰力不一,倒不如就把這個名分給定下來。最好的列為甲級衛,次等為乙級衛,再次一等則為丙級衛,最末等的就是丁級衛。不同的等級,軍餉錢糧、器械軍服,全都不同。”

這倒是個新思路,幾人相互一看,都開始凝思起來。

韓文先覺得不對,“殿下,如此一來,多增加的錢糧要如何解決?”

“八個字,總數不變,靈活分配。就是從丙、丁一級克扣,補給甲、乙兩級。”

嘶。

李東陽一聽有些隱患,“殿下,如此一來,豈不是會加劇京營各衛的矛盾?這於團結不利,日後一旦上了戰場,相互間等級不同,再添些仇怨,如何能夠齊心協力,共同擊敵?”

朱厚照心說,原先我要整軍的時候,還有人說瞎折騰,國家四海安定呢,哪裏來的敵人呢。

現在又開始說作戰不團結。哪裏來的作戰?

“李閣老先不必憂心。初定為甲級、或者乙級,不代表永遠都是甲級,定為丁級的也不代表永遠都是丁級。”

“殿下的意思是要逐年比試,上下流通。自己的軍餉,自己去爭來!”王越畢竟是帶兵多年的人,朱厚照講了前半句,他就已經領悟到了。

“這樣一來,倒不是什麽仇怨的事了,要怨也怨自己的本事不行。且相互比試,競爭追逐,於提升戰力也是有好處的。”劉健捋了捋胡子,這個法子倒是好些。

“主要是榮譽感。”朱厚照其實更想說這一點,“在甲級衛的人,自然是驕傲的,這個集體也是驕傲的,士兵以自己的番號為榮,願意為此而戰,這才是最為重要的。”

王越贊道:“殿下雖未讀過兵書,倒像是領兵多年之人一般。且榮譽感這個詞,頗為貼切。”

“為了讓這個榮譽更加的深入人心,本宮決意整軍後的甲級衛恢復上直親衛的舊制,直屬皇帝,由皇帝親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