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余波起風雲

天下熙熙,皆為名來,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尤其是做這京官,人情往來要銀子,講究排場要銀子,憑朝廷那點俸祿,哪能維持如今體面。

他們又不像地方上來的官,背後有宗族支撐,又有良田萬頃。

所以義崇會、寺廟香積廚這類存在,才得以繁榮昌盛。

如今一場大火,萬事皆休。

有些人只是滿眼心痛,有些人幹脆兩眼一翻,暈了過去……

更有那掌管財權的婦人,躺在地上哀嚎痛哭,指天罵地……

場面一度混亂不堪。

京兆府尹左明丘雖對郭安不滿,但見如此情形,也是臉上一黑,“都是朝廷命官,成何體統,都回去吧,等候消息!”

畢竟是從三品大員,官威一擺,這些人也不敢忤逆,唉聲嘆氣,紛紛離開。

左明丘又看了郭安一眼,淡淡道:“既然郭大人說,事關機密,那本官也不便多問,隨後你向皇上解釋!”

說罷,便帶著人轉身離開。

“哼!酒囊飯袋……”

背著大弓的白眉鷹目捕頭一聲冷哼,毫不客氣譏諷。

此人叫徐白,江湖人稱奪命神捕,不擅破案,唯獨擅長追兇,令不少綠林大盜聞風喪膽。

那書生模樣的,則叫諸葛婉君,為人心細如發,屢破懸案,不過衙門中很少有人敢稱呼其全名,只叫諸葛神捕。

霍鋒聞言臉色更加難看。

京兆府尹的話再清楚不過,這口鍋會甩給六扇門,而他作為巡夜負責人,自然難辭其咎。

但出乎他意料,總捕頭郭安並未責備,而是轉身道:“等火滅後,進去搜索,不能放過任何蛛絲馬跡。”

“我進宮一趟,這裏由諸葛負責,若是找到……”

話說一半,他深深吸了口氣,面色陰沉,闊步離開。

眾捕頭們聽得莫名其妙,但見郭安那壓著怒火的模樣,又有誰敢多嘴。

大火整整持續了一個時辰,才緩緩熄滅,百年古刹只剩殘垣斷壁、青煙繚繞。

諸葛神捕帶隊,眾人用鐵鉤扒開那些焦土灰燼,開辟出一條道路。

目標,直指佛塔。

張彪知道,總捕頭郭安多半已將蓮華宗一事告知了兩位神捕。

扒開廢墟,一具半焦屍體頓時出現在眾人眼前,不少人眼尖,頓時倒抽一口涼氣。

“是方神捕……”

“怎麽會……”

“閉嘴!”

諸葛神捕一聲怒斥,握緊了拳頭,咬牙道:“小心收斂方神捕屍體。”

“挖,給我掘地三尺!”

……

皇城,瓊華殿。

這座宮殿乃十年前新修。

地勢遠高於其他宮殿,既能避免濕邪之氣,又可登高望遠,遍覽京城風光。

尤其晨霧起時,太日初升,大大小小建築若隱若現,陽光照射下猶如仙境。

自皇帝趙冕年邁後,北辰殿的早朝便一天天減少,通常是由幾位宰相與尚書匯總朝中要事,再來瓊華殿奏上。

郭安來到殿外,告知侍衛太監後,便安心等待皇帝召見。

同行的還有幾位朝中重臣。

中書舍人裴元賞瞧了瞧他,撫須搖頭道:“昨晚可真是熱鬧。”

“昭國寺大火,金吾衛還傳來鬼怪作祟怪事,郭大人,看來近日京中,有點不太平啊……”

郭安沉默了一下,拱手道:“是卑職失值,正要去向皇上請罪。”

“裴中書。”

旁邊的老者開口沉聲道:“六扇門辦事一向兢兢業業,此事並非他們之過,無需苛責。”

“如今各州天象異變,多地糧食欠收,眼看明年就是饑荒四起,我等……還是要以此事為主。”

老者面容矍鑠,白發白須,紫袍金魚袋,正是宰相劉吉。

他從皇帝繼位起,便一直在旁輔佐,可謂是朝中柱石,德高望重。

“劉相公言之有理。”

裴元賞點頭附和,不再多說。

就在這時,一名太監匆匆而來,低頭道:“郭大人,陛下召見。”

郭安對著幾人拱了拱手,闊步進入瓊華殿。

留下幾位重臣面面相覷。

按理說,他們應該先進殿,但卻是後來的郭安首先得召見。

這情況只有一種可能:機密大事。

六扇門地位特殊,既獨立於朝堂之外,專職江湖之事,又兼顧著辦案與刺探情報,說高不高,說低也不低。

畢竟是一幫武夫,身處朝堂還帶了點兒江湖習性,不被百官所喜。

但真遇到大事,卻能不通過任何衙門,直接面見皇帝。

裴元賞若有所思道:“看來昭國寺大火,另有隱情啊……”

……

瓊華殿內,金龍纏柱,檀香繚繞,秋日晨寒,各處還點著銅火爐,使得殿內異常溫暖。

殿側觀景台上,一名黃衣老者正品著香茗,觀望晨光下的玉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