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積一全解

“張叔對他說,小時候種地,也種不好,後來去請教老人,有的老人說做好驅蟲,有的老人說要做好施肥,有的老人說要做好松土,有的老人說種子最重要。總之,他發現,好像什麽都能讓糧食增產,可千頭萬緒,種類繁多。他說,他很笨,於是,一件一件嘗試,一件一件去做。”

“說到最後,張叔回答:你問我,為什麽我的收成比別人高,原因很簡單。因為種地的每一步,我都比別人好。在春天,從松土開始,我要親手敲碎每一塊土疙瘩,扔掉每一塊硬石頭,除掉每一棵雜草,把能做的每一件事,都做到最細最好,那麽,今年秋天收成不行,明年繼續做,等秋天,不行就後年。從第六年秋天開始,村裏沒有人的莊稼比我種的好。”

“趙首輔當時對著嶽麓書院的學生說,聽完張叔的話,他如雷聲入耳,反反復復思考了三天,甚至廢寢忘食,家人還以為他魘著了,找人驅邪。從那之後,他終於明白,自己的讀書不行,就是沒能像張叔那樣,把讀書的每一步都做好。如果說張叔能把種地的每一件事做到一,那自己只做到七成,甚至五成,或者更低。”

“當張叔在種地上,一加一加一……一直加到一萬的時候,自己的讀書,卻是十分之一、十分之三這些相加,因為不是一,往往今天學了十分之三,幾天後就忘了,只剩十分之一,最後甚至可能歸零。就像燒水一樣,燒燒停停,燒了一萬壺水,但沒有一壺開水。能喝,但喝再多也不是開水;就好像登山,但永遠登不上山頂。”

“最後,趙首輔說,無論是讀書、學習、學問還是什麽其他,都由無數個‘一’組成,只要完完整整學到每一個‘一’,一個接一個學下去,總有一天,會成為最優秀的讀書人。”

“他說,種地其實很簡單,但為什麽那麽多人遠遠不如張叔?就是因為,其他人做不到,或者不會做。就如同他當年讀書一樣,之所以做不好文章,一定是有什麽東西,自己不會。無論是寫文章,說話,升官,發財,修煉還是什麽,都是如此。既然不會,那就先從‘一’開始學,學完一個‘一’,再學下一個‘一’。”

“他說,自己的文章有時候好,有時候不好,究其原因,就是要麽自己沒有學會某個完整的‘一’,要麽自己根本沒學到某個‘一’。所有的事都如此,做不好,沒有別的原因,就是不會。他說,人生所有的低谷,要麽不會,要麽忘了。”

“明白了這個道理,趙首輔便如老牛拉車,一步一步學好每一個‘一’,徹底記住每一個‘一’。他背誦每一句聖言,思考每一句話,將每一個字刻在腦子裏,每一本書都讀百遍以上。一開始非常難,但當那些一疊加到一定程度後,大概是十年後,他突然發現,那些天書般的聖人之言,清晰簡單。”

“之後,他便把自己的書齋命名為‘積一居’。”

李清閑聽完,心中莫名震撼,有點不相信,可又覺得這才是真理。

因為這很難,因為這不是捷徑。

“我聽了這個故事後,開始學習趙首輔,把風命宗的典籍,刻在自己的腦子裏,天天看,時時思,完全掌握命術中的每一個‘一’,這才能超過師父,晉升上品。我事後回憶此生,這是我晉升上品的唯一的路,也是所有人晉升上品唯一的路。”蓋風遊道。

李清閑疑惑地望著蓋風遊。

蓋風遊笑了笑,道:“晉升上品後,我結識了很多上品修士,有道修,有武修,有命修,有文修,你知道嗎?他們有驚人的相似點,就是,他們對自己修煉的領域的基礎,要麽認識非常深刻,要麽做得近乎完美。他們修煉的高深的武技或法術,確實厲害,但他們最紮實最強的,是那些最基本、最粗淺的東西。”

李清閑輕輕點頭,隱隱覺得自己明白了什麽,可又不是特別清晰。

“趙首輔說,積一成上品,全解入超品。”

“全解的意思是……”李清閑問。

蓋風遊盯著李清閑的雙眼,緩緩道:“趙首輔曾言,凡是文修,我當全知,而後全解。”

“這……”

李清閑第一個念頭是不可能,但突然意識到,沒有仙神說這不可能,沒有什麽天道公理說這做不到。

既然有可能,哪怕可能性微乎其微,就等於有可能做到。

“上品之後,敬他如神。”蓋風遊道。

李清閑緩緩吸了一口氣,又緩緩吐出。

這一刻,李清閑相信了蓋風遊不會加害自己。

自己只能看到趙移山命府裏的十六學士,但蓋風遊,卻看到了十六學士形成的原因。

蓋風遊繼續道:“所以,當我打聽到趙移山親自見你,並有意培養你的時候,我就明白,你有登龍升鵬之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