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節 構築·神性共鳴

——我已知曉。

——我已親見。

——我已得道。

姜玉不是第一次和天地聯結。

早在世界三的折返之旅,與魔蠍大帝摩挲尤斯交戰之時,他便已然掌握了和十方天地共鳴的技藝,並進行了初步的嘗試。

他在這條路上走了很久,也走了很遠。

他學會了和其它的生物共鳴,同化,並共享自己的力量境界。

他學會了和自己的兵裝共鳴,直到武器和鎧甲成為他的一部分,構成他的身體,讓他更加強大。

他學會了和觀測中的空間結構共鳴,獲取了不可觸及的盾和無與倫比的機動力。構造之力掌握在他的雙手之中,他可以驅使它塑造出各種各樣符合需要的結構實體。

這條路已經走了很久了——這條路往後應當怎麽走,也已然映入他的心底。

無非就是擴張其規模,加強其深度罷了——和整片天地共鳴,偕同,化作一體,這種事很早就在他繼續向著前方邁進的規劃日程之中。而事實上他也不是第一次這麽做,哪怕是如今這般規模的世界共振,他在先前也有過不止一次嘗試。而實際上,他在私下裏的嘗試,其深度和廣度都要比現下大得多。

規模更大,精度更高。

然而,這次卻和先前的每一次都全然不像。

因為目標不同,所求之物不同——過去的他展開共鳴,期望的是世界的力量。他共鳴是為了借助世界的力量發動排山倒海的攻勢,抑或者將自身受到的創傷轉移分攤到整片天地之上。就和剛剛,在和眼前這頭古老炎魔交戰時一模一樣。

但這一次……

——我所渴求的,是世界的思考。

不再渴求力量,而是渴求思想。哪怕山川草木本不具備知性,但若是能夠凝聚心神,則未嘗便不可閱覽那由層層巖石所構築而成的大地篇章。

他看到了。

他看到了這亙古一來便屹立於此的地底高山如何在漫長的歲月中化作寒潭。

他看到了這澄凈的水如何浸潤著大地中的古老礦脈,將石塊打磨成砂。

他看見遙遠歲月裏第一批抵達摩瑞亞礦坑的都靈矮人是如何一錘一鎬地挖開這厚重的巖塊。看到它們在觸碰摩瑞亞之底時的歡呼,看到它們群聚於寒潭中央的孤島之上,壘建起宏偉的都靈之塔。

這都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很多很多年以前。

矮人們探訪此處,據守此處。於此地紮根,於此處蓬勃壯大。探索隊,殖民團,聚居地,王國。矮人們興起,興盛,然後又在炎魔和半獸人的侵襲下被逐出自己的家園,留下一地古老的遺產。

那個時代的矮人,或許已經沒有還活著的了。然而大地卻記錄了一切,巖石銘刻了一切。整個摩瑞亞王國的歷史便是這片山脈記憶的一小截,且於此刻,它們盡數映入姜玉的眼簾。

據說,都靈矮人們在被迫離開摩瑞亞之後,便前往了孤山。它們在那裏獲取了一枚寶石,雖然那枚寶石並不具備任何強大的力量,卻象征著矮人的王權——而那枚寶石,便被稱作阿肯寶鉆,孤山之心。

摩瑞亞也有這樣的一枚寶石。

它埋得更深,比孤山的那一枚還要深上許多。而它並未被矮人們所發掘。而是沉眠於山的底部,比都靈之塔所在的孤島還要更加深邃的寒潭之中。它就安靜地躺在一處幽深的溶洞內部,或許再過一萬年,也不會有人將它掘出。

但姜玉看到了它,看到了這一枚本不應出世的摩瑞亞之心。而現在,他的心和這顆大山之心完成了遙遠的共鳴。

——我即是群山。

他想。

——而群山不會孤獨,不會痛苦,不會迷茫,不會失落。

他獲得了如此感受。

山不會痛……但山可以痛。山不會憤怒,但山可以憤怒。矮人們的漫長興衰化作了群山所經歷歲月中微不足道的一小段。而現在,它們也是姜玉生命中的一小段。因為他即是群山的化身,凡物的一切興衰成敗都對它無足輕重。

他終於明白了——凡物和神的區別,就在於神不在乎。神可以不在乎。

神因為經歷了太多,而對一切事物都不具備過大的看重。或許仍有幾分用以錨定自我的執念。但除卻這份執念以外,一切紅塵紛擾,都只是無價值的塵土。

活得久了,自然就看淡了,而這便是長生種之心。

短生種可以將其一蹴而就,但卻也會因為心相的高速變化,而招致舊有人格的顛覆。

那麽……

姜玉問道,他問向自己。

——但我真的是群山麽?

無需思考,答案是否定的。群山是矮人的群山,群山之國是矮人之國,而群山之心,也是都靈矮人們的權柄。除非他想要成為都靈矮人之王,否則,他便不應該是這浩渺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