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電影院(第2/3頁)

非常形象,這鬼玩意就是一堵會動的鐵塊,但它也是前裝甲足夠厚,有大傾斜度的鐵塊,現在不管敵我的任何反裝甲火力也無法擊穿它的前裝甲。

蘇明派出了不少說客,最後軍方可能礙於面子,還是采購了一批,當做步兵支援武器使用,至少別的反坦克炮還要牽引,而鐵壁突擊炮自己能動不是?

與之相反,威爾遜企業生產的步槍、手槍、手雷等單兵武器都很順利地過關了,畢竟蘇明能畫出完整圖紙,每個部件都和未來的經典一模一樣,只靠工人都能造出來。

美國在參戰前部隊數量很少,只有大概8個正規師,加上14個國民警衛隊師,大約不到六十萬人,參戰之後急速擴軍到200萬人,以後更是高達400萬人,這些人都需要制式武器。

威爾遜企業這些年囤積的武器夠多,可以說從29年開始就在準備,原本是打算支援天朝的,結果現在都多出來了。

在其它軍工企業還在向軍方承諾自己的產能,每月多少把多少把槍的時候,威爾遜企業憑借上百萬把現貨的優勢直接碾壓了他們。

當初英國內部對於部隊換裝美國武器頗有抗拒,因為他們的彈藥口徑和各個國家都不同,使用外國武器等於放棄了自己的軍工產業。

但是敦刻爾克大撤退後他們也沒什麽選擇了,為了船只的負重考慮,撤回來的三十三萬人基本都丟掉了輕重武器。

國內生產武器補充大概需要半個月,而且缺少鋼鐵和煤炭,產能跟不上,政策更是向著海軍傾斜的,資源優先大建,這意味著本土有半個多月幾乎不設防。

英國人組織了地方軍團,很多年老的紳士們拿出了家中祖傳的武器,他們的平均年齡在五十歲以上,使用著寶劍、馬刀、弓箭這樣的東西守衛家園,被稱為‘老爹部隊’。

所以問題來了,要麽任由戰士們用數百年前玫瑰戰爭時期的冷兵器,要麽立刻換裝美國人賣的武器,威爾遜企業還支持分期付款和實物抵押。

盡管這些武器一點也不熟悉,後續更是一大堆麻煩事,但無可奈何,假如不想像法國人那樣跑到別國去組建流亡政府,那麽必須接受美國人的‘幫助’。

戰爭時期有什麽用什麽,什麽換裝問題,訓練問題,造成什麽連鎖反應,那都是政客考慮的玩意,軍人是要在戰場上和別人拼命的,有武器,武器好用才是最關鍵的。

這可不是後世的正常征兵,現在英國人都是在路上抓住一個人,告訴他女皇需要你,然後往他手裏隨便塞把什麽武器,就可以上戰場了。總之幹掉一個法西斯就不虧,幹掉兩個就賺了,英國人已經輸紅眼了。

過些日子,毛熊那邊也會變得差不多,士兵和軍官的素質受到大清洗的影響太嚴重了,要不也不會被小胡子推到莫斯科。

法國的遊擊隊就更別說了,現在是戴高樂求著別人把武器賒賬給他,也只有蘇明‘好心’地勻了點給他。

現在的英國缺少武器,缺少能源,缺少食物,什麽都缺。

就連首相邱胖子每天也只能吃一塊三明治,全靠雪茄和苦艾酒充饑,天天晚上餓得睡不著,號稱每天工作二十三個半小時。

不過史蒂夫不知道這些幕後的花絮,他依舊羨慕地看著龐大的坦克,在他這個軍事小白看來,體型越大的戰爭兵器自然是越厲害,而鐵壁自行反坦克炮確實非常的大,此時銀幕上足有二三十個士兵坐在上面,隨著戰車的前進打瞌睡。

路邊也不知道是哪冒出個農民,從銀幕上一閃而過,居然駕駛著毛驢車超過了他們。

史蒂夫的眉頭皺了皺,這驢車跑得太快了,真是不注意交通安全啊……

不過坦克上的士兵們眼睛都沒有睜一下,他們已經習以為常了。史蒂夫倒是很高興,這說明美軍的軍紀嚴明,對老百姓秋毫無犯,沒看到坦克是在為毛驢車讓路嗎?

這些士兵們還都抱著一種新的碳酸飲料,橙汁口味的,據說營養更豐富,名叫大能量(big power)。

威爾遜先生喜歡用中文叫它‘大力’,還總說大力出奇跡之類的怪話,也是企業的新產品,作為軍需品和壓縮餅幹一起配發前線。

史蒂夫曾經按照軍糧包上畫著的標準吃法,吃掉一塊壓縮餅幹,再灌下一瓶大力,沒一會就胃脹到吐了出來,惹得巴基哈哈大笑。

盡管威爾遜企業的生意越做越大,現在和軍方的關系更是蜜裏調油,但他從來沒有想過通過威爾遜先生的關系上戰場。

就連陌生的醫生都阻止他參軍,更別說熟悉他身體情況的威爾遜先生了,按照他的性格,自己如果告訴他說自己一定要參軍,他很可能非常大方地去托熟人,把自己塞到華盛頓的總後勤部或者什麽其它辦公室,油水豐厚卻一輩子用不上槍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