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說走就走的旅行

科學家的確是對星際探索這種項目絕對支持。

可能在趙女士這樣縱貫東西,跨界文理科的學者看來,人類社會各種弊端總是在一次次重復滾動,能夠應對這些症結的最好方式,還是不斷向前進。

譬如這南海爭端、中東亂局、國際矛盾說到底,還是大家對各種資源的爭奪。

無非是各種階層、族裔、國家此起彼伏的發展更叠。

無解。

但只要把眼界沖出這個範疇,看向廣袤的宇宙,就會覺得眼前這點斤斤計較無比可笑。

因為理論上來說,這顆藍星上爭奪的一切,在宇宙中都多得如滄海砂礫。

難點也許就在達到躍出地球行走宇宙這個門檻上。

為了跨越這個門檻,其他一切都可以排到後面。

看到燕青兩兄弟主動把賣軍備的收益,注入到星際旅行上,趙女士就默認了智能機器人超級工廠把主要產能用來交付軍備產品。

實在是相比花百萬級別成本,買個外觀能看的做家務機器人,而不是每個月請千元級的保姆,這還有個巨大的市場普及過程。

因為沒那麽強烈的急迫性。

現在願意花錢買的,肯定都是好奇嘗新的富豪或者研究機構。

但造價還遠不到百萬元的軍工智能機體,卻能被爭搶賣到三千萬單價以上!

好多國家是砸鍋賣鐵都要來買幾台,很明顯不買就會被吊打!

吊打的結果就是坐不穩江山。

最近三哥、南海那倆國都開始內部紛爭起來,然後連南海周邊諸國都有提出購買這種智能無人艇的!

市場驅動力可想而知。

其實航空航天這邊也差不多。

各國都知道這個星辰大海的理兒,但除了少數幾個大國,其他根本玩不起這麽耗資巨大的宇宙局。

太燒錢了。

就連超級大國們,都要按部就班的一點點省出口糧來量力而行。

之前國內包含登月、返回整個全過程的探測旅行,耗資三十億,如果只上去不回來就只需要一半。

原本按照國內載人登月計劃,光飛船就得十來億,加上其他所有周邊,應該預算超五百億。

而國內每年大概在這方面的資金是近千億,其中大部分還得用於近地軌道部分,也就是環繞三五百公裏範圍的事。

因為什麽星球大戰、太空武器全都在這個範疇,幾十萬公裏的登月得稍稍靠後。

所以不光是技術要一步步驗證,錢也要一點點存。

之前主要是從春節後就開始技術合作,這邊主力承擔了部分資金。

把登月計劃、火星飛行跟土衛六的探測飛行同步立項。

結果這突如其來的“專項資金”,迅速催化了登月行動。

可以去了不回來,可以不用考慮生物體生存需求。

直接把成本就打下來,而且可以共用原本為載人登月計劃的設備,還能為以後載人登月做鋪墊。

等於先送個人形機器人上去,按照載人標準來測試整個過程有沒有問題,也為載人登月做好最真實的第一手勘測。

好多東西都是現成的!

二十億美元還有剩,給點時間馬上手搓。

超快的!

趙女士立刻逮著蓋青雲上相關課程。

天文學、工程熱力學、空氣動力學、材料與結構、自動控制原理、飛行器總體設計、航空宇航推進理論、航空電子系統等等……

成噸的PDF文件還沒來得及“導進去”。

還沒到年底呢,那邊衛星城已經通知:“最近氣象條件不錯,是個發射火箭衛星的好日子,你們要不要參與排隊?”

作為全球最忙碌的火箭發射基地之一,就在瓊海那個體育訓練基地附近兩百多公裏外。

燕青肯定要在直播間裏說這事兒啊:“春節後給大家提到的航空航天,現在托大家的福,你們買的每一件智能眼鏡、每一張運動月卡,都在堆積成我們踏向星辰大海的台階,下周我們就在瓊海,發射這枚登月飛船,歡迎大家來到直播間跟我們一起觀看……”

直播間當時肯定就沸騰了。

看看那些頭部網紅在幹嘛,炫富,帶貨,拼命炒作賺更多的錢。

人家這邊真的在探索宇宙太空!

於是這也直接造成年底發射的時候,整個直播間湧進超過五億國內外觀眾!

這在幫助微視平台,躍升成為全國甚至全球最大的網絡直播平台同時,也創下一系列紀錄。

火箭發射、航天器發射,現在對國內已經不稀罕了,甚至航天員上天都有點習以為常,登月探測器也上去過好幾次。

本來最應該激動人心的應該是載人登月行動這個節點。

但莫名的,被命名為明月青雲的這次機器人登月,卻無比的引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