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章 矛盾的根源(第3/4頁)

在運輸機降落的時候,楚光朝著聚居地俯瞰了一眼,將十號定居點的景色盡收眼底。

和已經擁有十余萬人口的一號定居點相比,這座僅有不到兩千人的聚居地就像一座不起眼的小漁村。

一道兩人高的墻壁將整個聚居地圍成了一個圈,一棟棟高矮不一的平房沿著幾條筆直的主幹道分布。從那五花八門的造型來看,想來應該是當地人自己蓋的,而不是出自專業設計師的手筆。

其中臨近海邊的那片街道,不少屋子門口都掛著曬魚的架子。

看得出來捕魚是當地的主要收入來源,其次便是拾荒和種田。

至於當地的商業活動,則主要集中在臨近北邊公路的一片集市。

那裏有不少當地人自己的店鋪,也有一些兜售商品和采購產品的卡車……而這其中多半都是從一號定居點來的。

根據小柒提供的資料,住在當地的幸存者一半都是南方建設兵團的士兵,而剩下的一半則大多是從躍馬行省遷徙過來的幸存者。

除去哪兒都有的玩家,幾乎不會有曙光城或者黎明城的幸存者來這裏生活。

其實這也很正常。

發達地區對欠發達地區的人口虹吸效應無論放在哪裏都是成立的。

尤其是在廢土上,發達不僅僅意味著繁榮,更意味著安全。

哪怕是從東邊遷徙過來的幸存者,也更願意多走兩步去工作崗位和人口都更多的一號定居點,而不是住在這種發展度相對較低的地方。

南海聯盟的幸存者就更不用說了,相比起死亡海岸,百越海峽的薯條港才是他們的“精神故鄉”。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即便這裏大概是聯盟發展度最落後的地方,公路、電線杆以及信號塔等等配套設施依舊鋪了過來。

布滿礁石的海岸線上豎著兩條混凝土碼頭。

雖然沒有集裝箱貨船在這裏停靠,但碼頭的旁邊卻停了不少當地居民從聯盟的銀行貸款買來的漁船和打撈船。

這個點兒大多數大人都出去幹活了,小孩子們則在定居點唯一的一所學校裏上課。

即便在楚光看來當地發展的還不夠好,但從當地人積極工作的精神面貌和碼頭上忙碌的情況來看,當地人自己對這兒的生活還是相當滿意的。

畢竟在一墻之隔的廢土上,別說是安居樂業,就連活著都是一種奢望。

掠奪者隔三差五就會找他們麻煩,哪怕按時上供也免不了被打秋風。

就算有類似於巨石城的幸存者聚居地恰巧在附近,也不用指望那兒的銀行會借錢給他們改善生活。

巨石城賣營養膏的維佳和經營聚居地的希德乃至血手氏族和布朗農莊都是心照不宣的利益共同體。

甚至包括看似被掠奪者欺負的厲害的貝特街“老水蛭”,和選擇做個人之前的行商李斯特。

在聯盟誕生之前,他們都在同一台榨油機上,只不過處在不同的“生態位”。

而如今已經成功破局的聯盟,正將新的秩序輻射到廢土上。

這招釜底抽薪目前看起來還是很管用的。

大多數廢土客體會到了秩序的好處,就不會再去想著回到廢土上了。

哪怕某一天他們回到了家鄉,也會將關於新紀元的理想和藍圖帶回去。

飛機降落之後,楚光在停機坪上見到了地方當局的一眾高層。

包括十號定居點民兵部隊的營長、建設兵團的分隊長、警衛局的局長、市政廳市長以及僅有的5個民選地方代表和組織會議的通常委員。

看在來都來了的份上,楚光和每個人都握了下手,接著又客氣地寒暄了幾句,之後才用批評的口吻繼續說道。

“……你們就別搞這些繁文縟節了,我最怕的就是你們來這套。李錦榮也就算了,衛府城已經用不上南方建設兵團,他事情都辦完了閑得慌,而你們這明顯還有一堆的工作要做,來找我匯報個什麽?”

“都該幹什麽幹什麽去,如果有那個必要,我自然會去找你們。”

沒想到熱臉貼了冷屁股,市長心裏也是說不出的委屈,苦笑著解釋道。

“我們也是擔心哪裏的工作沒做好,辜負了您的期望。”

楚光:“那你更不應該來找我,而是應該去碼頭上走走,問問聯盟的公民和未來的公民生活上還有哪些不便的地方,或者對十號定居點的未來有沒有什麽好的想法。他們的期望就是我的期望,你來問我的意見,不如把時間花在他們身上。”

市長立刻說道。

“我這就去碼頭。”

楚光:“……”

看著依依不舍離去的一行人,楚光在心中嘆了口氣。

這幫南方建設兵團裏出來的人有些聽話過頭了,哪怕從原來的位置上下來之後,到了新的崗位仍然在搞上下級那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