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聯軍首席“吉祥物”的日常(第4/5頁)

如果聯盟一直使用傳統能源,恐怕到現在還在與巨石城爭奪生存資源,也不會有後來那麽大的發展了。

但如果使用更先進的能源,則又會承擔另外一個風險,那便是氦三資源的不可持續性。

而對於如何支配手上有限的氦三資源,企業、學院、軍團都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做法。

聯盟也是一樣。

楚光在做每一個決策的時候,除了權衡政Z、經濟、軍事、科技、生產、文化等等單一領域的利弊之外,還得從全局的角度出發,慎重考慮聯盟的戰略儲備是否支撐得起。

就比如動力裝甲,作為單兵裝備,消耗的氦三資源還是比較少的,一枚電池甚至能用到裝甲報廢。因此以聯盟的核能資源儲備,維持個幾百台動力裝甲的編制綽綽有余。

但如果給這幾百台“霞光”動力裝甲都套上偏導護盾或者邁斯納效應裝甲,一千立方的氦三資源瞬間就緊張了。

在軍事上投入過多的戰略資源,甚至會影響到西洲市聚變堆的供應,而後者關系到整個聯盟境內一切生產、生活設施的穩定。

因此,他寧可接受動力裝甲等等昂貴的裝備在戰鬥中報廢,也不太情願給這些非戰略武器堆砌能源成本高昂的護盾,最多批準幾台實驗型測試一下技術路線的可行性。

畢竟大多數情況下,即便這些裝備徹底報廢修不好了,也能回收裏面的聚變電池,損失的只是一些錢而已。

而這也是偏導護盾和氮氣護盾難以大規模列裝的最現實原因。

楚光能聽出來殷方在那句話中對自己的提醒,即使是以學院的能源儲備,也更傾向於封存這項技術,而不是將其大規模列裝到軍隊用於提升作戰能力。

至於軍團就更直接了,幹脆不對手上的寶貝進行逆向拆解,有什麽就用什麽,用完了就上“野豬”、“野牛”這些自產自研的“真古董”或者“混合動力古董”。

時間拖得越久,這個世界離繁榮紀元越遠,那些已經提前適應廢土的威蘭特人的優勢便愈發明顯。

畢竟以現在外層空間的狀況,恢復地月航班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而繁榮紀元的遺產注定有一天會消耗殆盡。

“……真是遺憾,這麽有意思的技術,卻沒法派上用場。”楚光輕嘆了一聲,心中卻又琢磨起了另一件事情。

雖然戰術層面的裝備用不上,但戰略層面的裝備搞不好可以試一試。

聽殷方先前的說法,這玩意兒簡直是電磁炮的克星。

南線的南方聯盟,不正好被北聯邦戰列艦的“大炮”給壓制了麽?

如果給友軍的艦隊套個盾,不知道能不能扳回一點優勢來。

不過比起在海上決出勝負,他的玩家們似乎更寄希望於那艘在建的“潛水航母”。

楚光心中暗自思忖著,或許可以把這張牌丟給方長他們去打,不管最後能不能派上用場。

誤以為楚光是在失落,殷方遂安慰了一句說道。

“其實您換個角度想,這玩意兒真正的價值未必全在戰場上,我們能夠從中回收的技術遠遠不止是‘超導護盾’,還包括能源、材料、以及信息處理等領域總共三十多個子技術。尤其是幾項特定條件下的超導材料和高性能電容,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我們的盟友未向我們開放的。”

學院和聯盟達成了科研合作協議,企業也與聯盟展開了生產領域的多項合作,但雙方的技術互通並沒有到暢通無阻的程度。

尤其是這些關鍵技術。

他們也是下了血本才弄到的,於情於理都不可能開放給外人。

聽到電話那頭安慰的聲音,楚光向後靠在了椅子上,笑著說道。

“這方面超出我能力的範疇了,得多麻煩你了。”

科研大概是他唯一難以從現實中獲得幫助的領域。

其實在很早期的時候,他便有試著從原來的世界引進一些真正有能力的年輕學者,並對他們的遊戲行為進行了觀察。

包括最早進入遊戲的南大教授狂風,後來跟著進來的【末世孤狼】,以及在某院士手下打工的【咯咯噠】等等。

他們和蚊子那種半吊子工程師不同,是真正的研究人員,不但接受能力強,而且有著豐富的一線工作經驗。

然而由於基礎理論的代差太大,專業名詞和術語的差異,這遊戲裏的很多東西對於他們而言和“遊戲的設定”甚至於“魔法”沒什麽區別,因此他們的進展一直很緩慢,並且很多時候也都是懷著將信將疑的態度在琢磨。

權衡難以估量的風險和極其有限的收益,楚光最終還是沒有對他們的遊戲進程進行幹涉,只是保持有限的觀察。

不過以小柒對多個樣本的持續觀察來看,他們恐怕撐死也就能走到完成一代可控核聚變技術那一步了,很難再有更大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