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不同尋常的“霧”(第3/5頁)

匕首幫的成員會在胳膊上紋一只匕首作為身份的象征,其他幫派也有類似的習慣,之前聯盟就是靠這些紋身抓住了不少幫派基層人員。

後來這些家夥進了懲戒營,在監管人員的要求下要麽用火燒,要麽用砂紙磨,把身上的標志全都給弄掉了,但疤痕仍然會留著。

大概猜到了這家夥的身份,不過那軍官並沒有說什麽。

“從今天開始你叫比特,這一百多號人由你來負責。”

擡起胳膊看了一眼手表上的時間,他繼續說道,“在熄燈就寢之前,把要留下來的人統計給我。”

比特松了口氣,記下了自己的新名字,行了個軍禮。

“是,長官。”

……

距離浪潮還剩下兩周的時間,戰爭的準備工作已經進入了最後的階段。

大批的軍事物資順著鐵路運進了曙光城,再通過一輛輛運輸卡車,輸送到了清泉市市區內的各個陣地上。

在聯合巨石城之後,聯盟對城區內的主要交通幹道進行了修復,無論是地上的部分還是地下的部分。

北五環線邊緣。

身披動力裝甲的楚光,在扳手的陪同下視察了前線陣地的狀況。

雖然防線還是一年前的那條,不過這兒就和曙光城一樣,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果說之前聯盟的陸軍只是一群二戰、冷戰武器混用的雜牌武裝,那麽現在站在這裏的則是不折不扣的正規軍。

全自動武器不但列裝了全軍,甚至下發到了班組。

一門門155mm火炮挺著粗長的炮管,在陣地上聳立如林。

很難想象,就在一年前,聯盟的絕大多數火炮要麽是從掠奪者那兒繳獲來的三手貨,要麽就是蚊子老兄拉著一群和他一樣刑的玩家用手搓出來的山寨貨。

不只是火炮。

還有外骨骼這些輔助裝備。

當初“KV-1”外骨骼焊幾張鋼板就已經是不錯的裝備了,如今連裝卸貨物的工人都穿著產自理想城的“礦工”外骨骼。

當然,不只是人和裝備。

變化最直觀的還是整個陣地本身。

一棟棟高樓被頂著鐵絲網的混凝土墻連接起來構成最內側的防線,再由此向外延伸出一個個依托著摩天大樓這一天然掩體構築的火力支點,只留下幾條主幹道安裝了可進出的閘門。

那些作為火力支點的高樓大廈,就如同古典時期棱堡的棱角一樣,能夠向鄰近的街道提供幾乎全方位的火力覆蓋。

整條防線幾乎加曙光城的南側,清泉市的北側,有幸存者活動的整片區域全都籠罩了進去,黏菌子實體若是想要繞開這道防線,就必須從東線或者西線繞到城外。

然而由於黏菌的信息交換速率和孢子濃度是掛鉤的,反過來某一區域內黏菌子實體的活動也會受到孢子濃度的影響。

這就好像一個服務器最多只能承受100個玩家,信息的處理效率和信道寬度只有那麽大,如果管理員強行修改服務器協議並解除在線人數限制,導致容量只有100人的服務器湧進來1萬個人,最後的結果一定是所有人都卡成幻燈片。

依托“節點生物”進行活動的變種黏菌也是一樣,存在於DNA中的短板導致它們無法將母巢的意志拓展到孢子雲稀薄的區域,只能以浪潮的方式集中力量突破文明的防線。

因此繞路的子實體一定是少數,大多數的子實體都會集中在正面陣地上,這也是聯盟生物研究所通過嚴謹的科學研究得出的結論之一。

聯盟不需要效仿戰後重建委員會的方法將整片城區用巨壁圈起來。

取而代之修一條“從孢子雲濃度較高區域延伸向濃度較低區域”的防線便足矣。

“……上一次浪潮我們構築的陣地都還留著,這次我們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了加固,並且在防禦模式上也進行了改良!”

“根據參謀部的建議,我們將防線劃分成了二十個區段,分別分配給了二十支千人隊,每個區段又拆成了前中後三段式的十個陣地,以‘334’的模式向外展開,確保火力能夠覆蓋陣地前的每一寸土地!”

更細致的改良方案,當然不只是這麽簡單,各陣地的火力配置、後勤輸送、支援方式都有更詳細的考究,不過這些都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說清楚的,扳手也就沒有詳細去羅列。

上一次浪潮,聯盟缺乏大規模作戰的經驗,而這次不同以往。

經過落霞行省戰役的洗禮,聯盟的各級軍官以及士兵都具備了相當豐富的運動戰、陣地戰等多種戰場模式的經驗。

看著滿面紅光介紹著的扳手,楚光贊許地點了一下頭,給出了肯定的評價。

“幹的不錯。”

扳手憨厚地笑了笑,印在那張老臉上的紅光更加閃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