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奴隸主與變種人

松果木農莊。

石磚與木樁混搭的圍墻巍峨高聳,圈下了一大片土地,墻的一側是密密麻麻的屋舍,一側是阡陌交通的田野和裝點著碎雪的果林。

與其說這兒是一座農莊,倒不如說是一座古典時代的城市。

圍墻內住著一兩萬人,以集市為核心形成了聚落,生活著官吏、手工業者、士兵以及他們的家人。圍墻外生活著三四萬人,其中大多是農戶,並且一多半是失去自由的農奴,另一半則是租種土地、暫時還沒有破產的佃農。

這兒所有的一切,都是農場主的產業。

無論是土地,還是人。

如果說巨石城是戰建委生產部協調下的工業化極端產物,那麽這座農莊便是幸存者聚居地自由生長之後產生的另一個極端。

在這裏看不到一丁點兒工業化的跡象。

雖然不遠處就是近未來的都市,但在這裏卻找不到一點兒繼承的影子,哪怕一點似是而非的東西都沒有。

至於原因,其實也很簡單。

船停在那兒不可能自己動起來,要麽有風吹,要麽有人劃槳。

對於松果木農莊這艘船而言,這兩個要素顯然都不具備,他們既不在戰建委的規劃之內,也沒有發展工業的動力。

這兒的農場主倒是從巨石城買過幾台機器,但效果並不是很理想,久而久之也就放在倉庫裏吃灰了。

說白了,不管是已經破產的農奴,還是徘徊在破產邊緣的佃農,都可以算是農場主的私有財產。

就算讓那些窮鬼們穿上新衣服,對於這兒的農場主來說也不過是給兜裏的鈔票套了個新錢包,完全多此一舉。

不過即便如此,松果木農莊也比絕大多數還停留在“部落時期”的幸存者聚居地好太多了。

至少一些掠奪者部落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這兒的農產品還能遠銷到北邊的河谷行省。

通過豐富的農產品和經濟作物直接換取巨石城的工業品,在過去的一個世紀可以說是這座農莊的經濟命脈。

毫不誇張的說,沒有巨石城那些大地主們,就沒有錦川行省大大小小的小地主。

這兒的大多數農場主都會和巨石城的行商合作,或者幹脆養幾個忠心耿耿的仆人當利益代言人。

松果木農莊也不例外,並且這兒的主人趙天幹,比這片土地上其他任何的農場主都更有野心。

他的父輩已經為他積攢下了足夠豐厚的家底,一座小小的聚居地已經不足以滿足他的胃口。

他要像落霞行省的王室們一樣,在這片蠻荒的土地上建立一個龐大且永固的王國!

為了實現這一弘願,他對廢土上的人才與技術都展現了開明和學習的態度,用糧食貿易攢下的積蓄招兵買馬,囤積武器。

然而就在他躊躇滿志,正打算大幹一場的時候,北邊卻是突然傳來了一條噩耗。

巨石城爆發了革命,巨石大廈一夜崩塌,內城貴族要麽被放逐,要麽被送去了聯盟的戰俘營接受改造。

而他的贊助者,基本上都在那場革命中倒台了。

當時他在收音機中聽到的這條消息,當場把他嚇出了一身冷汗,好幾天都沒睡著。

想要在南方建立一個龐大的農業帝國,北方工業主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畢竟他無法指望一群沒有知識的農夫學會操作機器,而知識又恰好是他無論如何也不能給那些人的。

然而現在,他的最大合作夥伴倒向了聯盟。

雖然聯盟也是他的貿易夥伴,然而自從西邊的戰事告一段落、落霞行省到河谷行省南部的鐵路通車之後,來自落霞行省的糧食幾乎完全取代了他們。

這對錦川行省的奴隸主們而言幾乎是致命的。

用了化肥和高產種子,一畝地甚至能養兩三個人。而脫離了工業的成果,原始的農耕技術,三畝地才能養活一個人。

當出口農產品的利潤,無法換到足夠的生產資料和保護生產資料的武器時,良性循環就會被打破,而他們的好日子也就結束了。

雖然他們不會立刻破產,但生產活動的萎縮幾乎成為了必然。

如果沒有外力的幹擾,他們大概會在二十年或者四十年的時間裏,把過去一百年靠著與巨石城貿易積攢的社會財富完全耗盡,直到進入一個新的循環重新穩定下來。

而他們此刻的繁榮,也會順著已經修成的那條鐵路,轉移到沙漠中的一座座綠洲。

松果木農莊還稍好些,畢竟家底足夠,五萬多人的聚居地就算放著不管也會自動冒出來一批木匠、鐵匠、紡織工、煉金術師等等手工業者。

然而其他小農場主就倒黴了,望著爛在林地裏的卡姆果,已經逐漸品嘗到了失去金主的苦果。

好在來自更南邊的教會勢力及時向當地人伸出了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