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瘟疫在火把上燃燒(第4/5頁)

將手中的報告看到了最後,楚光忍不住嘖了嘖舌頭。

根據近衛兵團的調查結果,火炬教會的勢力範圍與納果的種植範圍高度重合!

這顯然不是巧合!

那些教徒趁著錦川行省的奴隸主們失去了河谷行省南部的糧食市場,偷偷推廣名為“納果”的經濟作物,然後再向那些徹底離不開納果的幸存者聚居地輸出火炬的信仰。

至於那些幸存者為什麽會這麽聽話,近衛兵團調查到的線索是,火炬教會掌握有一種名為“聖水”的解藥。

眾所周知,大多數人和動物在長期食用納果之後,會變得越來越溫順,並且會不定期進入一種名為“神遊”的致幻狀態。

具體體現便是對外界的一切刺激失去反應,直到死亡為止都沉浸在幸福的幻境中,即便被捕食也不會抵抗。

就像鐵線蟲之於螳螂。

考慮到納果的特性,進入“神遊”狀態的人或者動物將成為另一種意義上的納果,將“種子”沿著食物鏈繼續傳遞下去。

只有變種人、死亡之爪這些本身就誕生於實驗室的強大物種,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豁免納果的俘虜。

火炬教會研發的聖水可以讓人從“神遊”狀態中醒來,清醒地活在幸福的幻境中。

起初一些奴隸主只是讓奴隸食用納果,好讓奴隸們變得溫順聽話,後來奴隸主們在體會到了納果的“好處”之後,自己也開始食用,並最終心甘情願地向掌握著聖水的火炬教會獻上忠誠。

而火炬教會做的還不只是這些。

他們一邊扮演著牧羊人的角色,教化幸存者聚居地,將那兒的人們變成羊圈裏的羊。

同時他們又利用羊圈裏的羔羊,去收買錦川行省的變種人。

進入“神遊”狀態的癮君子不管怎麽折騰也不會壞掉,對於殘暴的變種人而言既是最美味的佳肴,又是最佳的繁衍後代的苗床。

這同樣是近衛兵團在調查中發現的線索。

原本錦川行省的奴隸主們,靠著河谷行省南部生產的武器,能和變種人們打個旗鼓相當。

然而在染上了納果之後,那些原本占據上風的幸存者聚居地,幾乎立刻就失去了作戰能力,並迅速地被火炬教會納入勢力範圍。

與此同時,變種人幾乎不會入侵被火炬教會納入勢力範圍的幸存者聚居地,即便短暫地入侵之後也會很快撤出來。

這無疑說明了,火炬教會與錦川行省的變種人應該達成了某種默契,甚至是契約。

看完了關於納果的報告之後,楚光緊接著又看向了另一份關於火炬教會的調查報告。

此前他一直懷疑火炬教會與啟蒙會之間存在瓜葛,但令他意外的是,近衛兵團的調查結果卻指向了相反的方向。

火炬計劃的內核是先滅世然後創世,最終在文明的意義上實現涅槃重生。

火炬教會的教義與那個未完成的火炬計劃一脈相承,他們同樣認同世界應該毀滅一次,但在具體的路線上卻和啟蒙會截然不同。

他們要建立的不是一個由戰前精英統治的新世界,而是期望通過生物學技術,讓人類完成物種意義上的破繭成蝶——

即,用舊人類的文明遺產孵化新人類的繭!

他們沒有高效的中子滅殺技術,也沒指望能一鍵移除掉地表的全部物種。

他們的真正目的是通過他們最擅長的生物技術,在一個長期且緩慢的過程中,讓這片土地變得只適合“他們自己定義的生命形式”生存。

他們向信徒們許諾,所有在舊世界承受苦難或背負罪孽的幸存者,都將在新世界獲得永恒的賜福。

說人話就是,只要信徒們勤勤懇懇幹活兒,為火炬教會的計劃添磚加瓦,在新世界都能成為偉大的“完型生命體”。

而所謂的完型生命體,既是威蘭特人、八倍速生長克隆人以及變種人的根源——那個在戰前時代都未完成的奇點技術。

這毫無疑問是個瘋狂的計劃。

如果說啟蒙會是針對戰後秩序以及舊文明的恐Bu主義,那麽火炬教會便是在物種意義上針對舊人類的恐Bu主義。

在火炬教會的教義中,變種人被解釋為“人類通往完型生命體之路上的中間產物”。

那些粗俗野蠻的綠猩猩並不完美,無論是在美學的意義上還是在文明的意義上都是如此,然而在火炬教會的教義中,比舊人類更適應廢土的變種人仍就要高於舊人類,並擁有有著比舊人類更高的“起點”。

所以他們會通過生物學技術,將一部分虔誠的信徒變成高貴的變種人,給予他們強壯到無可匹敵的體魄,以及淩駕於一般人類信眾——也就是那些溫順的羔羊們之上的特權!

不過火炬教會中的高層並不會主動去變成變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