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這可是寶貴的任務道具(第3/6頁)

有時候他獨自一人過來,偶爾也會帶上其他人。

最壯觀的大概是水稻田,田裏的莊稼長勢相當喜人,粗壯的深綠色秧苗上已經鉆出了點點嫩黃。

由數控種植塔培育的改良種子,搭配上化工廠生產的化肥,再加上勤勞的小玩家和幸存者們,今年田裏的收成想必會相當喜人。

搞不好第一年的畝產就能破千斤!

目前新聯盟耕地面積已經從3萬畝增長到了4萬,其中一多半是高產的玉米和水稻。

再等兩個月。

等到了八月份,從這片沃土上產出的糧食將堆滿聯盟的糧倉!

望著那一望無際的農田,楚光的臉上不由浮起了老父親一般的笑容。

真好!

不過……

只有這些明顯是不夠的。

“……我原本以為最初規劃的3萬畝完全夠了,沒想到計劃還是趕不上變化。”

理想中的情況是,1~2畝地能養活一名幸存者,3畝地能養活一名玩家。

以曙光城的人口,楚光初期規劃的3萬畝怎麽算都夠用了。

更何況在“鑄劍為犁”資料片中,玩家們實際開墾的土地,比他實際規劃中還多了5000畝。

在楚光的設想中,這些土地產出的糧食不僅能填滿新聯盟居民的胃,還能富裕出一大堆。

然而年初那會兒他哪裏想得到,這才到年中,新聯盟的常住人口已經翻了幾番,從三千漲到了將近三萬……

這還不算超能吃的玩家和戰俘營的兩萬余奴隸。

由於人口的劇烈波動,新聯盟的糧倉就像薛定諤的貓一樣,一直在夠用和不夠用兩者之間來回切換。

“我們的人口增長確實快了點……增速遠遠超出了我們的耕地面積。”跟在楚光的身旁,老查理的眼中也帶著幾分憂慮。

人多當然是好事兒,在廢土上,人口本身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然而這同時也是一柄雙刃劍。

人只有在吃飽的時候才有力氣幹活,有衣服穿的時候才會懂廉恥,有屋子睡的時候才會忠誠,只有組成了家庭才會思考下一代的未來。

如果無法填滿過快增長的需求,過剩的人口反而會成為一種負擔。

“沒辦法,總不能放著那些人不管。”望著遠處田間勞作的幸存者們,楚光言簡意賅地隨口回了句。

他曾經在貝特街生活過一段不算短的時間。

對於他而言那些幸存者們都是活著的人,而不僅僅是一個數字。

也正是因此,會有那麽多人願意發自內心的向聯盟獻上忠誠。

其實樂觀點想,辦法還是很多的。

他手上有很多張牌能用。

“……三萬五千畝的耕地遠遠不夠,我們需要開墾更多的農田。在冬小麥的播種開始之前,我們要保證耕地面積擴大到五萬畝,來年春耕之前達到10萬畝。”

思索了片刻,楚光繼續說道。

“除此之外,我們還得發動戰俘,開墾西洲湖東部至天水南岸的土地。那兒的地形雖然崎嶇了些,但勝在土壤肥沃。等到西洲湖東岸的湖堤完成,湊個10萬畝耕地出來應該問題不大。”

“在完全實現糧食自給自足之前,我們只能盡量從南方的農場主們那兒進口。關於貿易方面的問題,就需要你和貿易部、外交部那邊多留意下了。”

老查理認真地點了下頭。

“我會留意的。”

所幸新聯盟的工業品在南方還挺受歡迎的。

尤其是LD-47系列步槍和各種大口徑的武器,用來對付活躍在錦川行省的變種人簡直太合適了。

那些綠皮肌肉佬們恢復力強,近戰能力兇悍,挨幾槍和沒事人一樣,但即便如此,也架不住7毫米全威力彈的掃射和“騎槍”發射的20mm高爆彈。

最近還有不少農場主派自己的仆人過來,想采購一些螺旋槳飛機回去。

不過駕駛這種飛機需要一定的技巧。

那些農場主們的打算是,派一批忠誠的仆人過來學習,學會了直接把飛機開回去。

當然,他們會用糧食支付學費。

賣飛機的利潤,可比賣步槍高多了,雖然是螺旋槳飛機,但好歹也是能飛的。

一架飛機換個一兩千個人的口糧回來完全不成問題。

說完了對以後的規劃,楚光看向老查理,面帶笑容地繼續說道。

“說點開心的事情吧。”

“今天早上,盧卡和我通了電話,說我們花50萬籌碼進口的物資已經出發。這其中包括我們需要的糧食、棉布、建設電網需要的設備、以及建築用的工具等等。”

“兩天之後,他會和這450噸物資一同抵達北郊,之後每隔三天都會有一大批新的物資送到我們這兒。”

“有了這些貨物,我們在黎明城的工地將事半功倍。也許用不了兩年,趕在今年年底之前,我們的新聚居地就能走上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