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還真是外星人做的遊戲?!(第2/5頁)

三天前,他們剛拿到那份資料的時候,整個項目組的所有人都以為這份資料是在開玩笑。

一個在學術界懸而未決的問題。

甚至於上一次學術會議,他們還在討論可能行得通的方向,以及鋰電這條路還值不值得繼續走下去。

結果現在,突然有人宣稱自己找到了標準答案。

而且用的還是大家都沒嘗試過的方向。

這種匪夷所思的事情,不管怎麽想都像是個愚人節玩笑。

這都不是可不可能的問題了,而是從邏輯上就很難成立。

如果是用現有的技術,根據特定的需要設計一樣產品,不管做的是武器還是水杯,想保密都不難。

然而前沿領域的研究完全不同。

這根本都不是公不公開的問題,而是關著門根本就沒法做。

進入20世紀之後,科研就已經變成一個成體系的東西了。

個人在體系中的作用,比起CPU,更像是CPU上的“晶圓”。

除了數學領域偶爾還能誕生一兩個“閉門造車、出門合轍”的天才,大多數領域的研究都已經是“軍團作戰”。

雖然也有團隊會為了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上拔得頭籌,壓著階段性成果不發,憋個大招放核彈,但同行們各自在做什麽事兒,基本上是瞞不住的。

“……在13號文件第27頁有詳細的反應機理表述,不過我們在設備上沒有觀測到。”

“是觀測不到,還是沒有觀測到。”老先生措辭嚴謹地問道。

那研究員猶豫了,緩緩開口道。

“準確的說……是前者。我們的設備能夠觀測到鋰枝晶在對照組上的沉積過程,但Li+是如何穿過那層膜的……我們沒辦法捕捉它的路徑,可能需要針對這種膜材料重新設計一套實驗方法。”

“只靠我們,這恐怕得花上很久……除非我們能找到拿出這些成果的研究團隊。”

“不過太奇怪了,我剛才翻了一下最近兩次學術會議的記錄,根本沒有找到關於這條研究方向的討論,唯一幾個相似的……細看的話也是天差地別。”

這時候,坐旁邊桌上的研究員忽然感慨了一聲。

“不知道是哪位大佬突然放的核彈。”

“材料學領域還有這樣的牛人嗎?”

“我扳著指頭數了一下,橫豎想不出來是誰……”

“話說我們接下來怎麽辦?之前的項目還繼續做嗎?”

“估計換方向吧……產業界把這東西完全消化都得用一會兒,更別說提出新的問題了。”

“哎……三年,白忙活了,還好老子的畢業論文幾年前就寫完了。”

“也不能完全算白忙活,一些階段性的成果還是很有意思的。不過SEI膜這塊……確實沒有路可以走了。”

聽著學生們的討論,劉億平教授沒有說話,他的心裏同樣在思考著很多東西。

這時候,放在桌上的電話響了。

他拿起手機,走去了外面。

電話接通,火急火燎的聲音立刻從電話那頭傳了過來。

“老劉,結果怎麽樣了?”

劉億平說道。

“那個膜,已經做出來了。”

聽到這句話,電話那頭的聲音明顯多了一分激動。

“好不好用?”

劉億平感慨道:“何止是好用……簡直讓我大受震撼。”

嚴格意義上來講,即使是現在市面上流行的鋰離子電池,也能從這項技術中獲益。

而如果是針對純鋰負極設計一套全新的電池,技術上也不會很難。

電解液和正極材料以及隔膜,這些組件的產業鏈都是現成的。

相當於在原有產業鏈的基礎上,把電池正極的產業鏈改一下,額外增加一條“塗料”的生產線,立刻就能讓這項技術派上用場。

他甚至已經能想象到,產業界的朋友們在了解到這項技術之後,臉上會出現怎樣瘋狂的表情。

那一定很精彩。

電話那頭的老人繼續追問道:“成本呢?產業化的難度大不大?”

劉億平很快回答道。

“具體的成本,那就是產業界的問題了,實驗室制備和工業制備是兩回事兒。不過我看了一下資料上給出的工藝流程,根據我對產業界的了解,做出來應該不會很難。”

“太好了!哈哈哈,這次真是辛苦您了!”電話那頭的聲音帶著明顯的喜悅。

“不客氣,這是我應該做的,”停頓了片刻,劉院士忽然開口道,“對了……我有個請求,不知道提出來合不合適。”

電話那頭的老人立刻說道。

“您請講!能幫上忙的我一定幫!”

“如果可以的話,我想見一見研究出那些資料的團隊,或者見一見他們的負責人也行,”頓了頓,劉院士簡略掉了那些復雜的技術細節,繼續說道,“有很多東西,我想向他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