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天下大治(本書完)(第2/3頁)

“然這只受用於士。”

“若是放在農、工身上,則完全是胡說八道,你的視線是很高的,所以你能看到其中的價值。”

“但代價呢?”

“代價就是為了所謂的推廣,要征用大量的民力、財力,最終還很可能落得一地雞毛。”

“天下演變的過程,從來都是循序漸進的,也都是基於現有的生產力的。”

“所以真正想將那些東西推廣並為天下受益,只能不斷提高當代的生產力,解放更多人力,繼而讓剩下的人有精力投入到這些方面。”

“這也是我啟用百家的目的。”

“百家若是注重實際跟生產結合,可助推大秦發展的更好,不過百家整體而言,對大秦是一柄雙刃劍,等時機合適,百家是要被廢除的。”

“到時大秦需要建立一套更為實際,紮根於實事求是的唯物體系,唯有這樣的體系,才能保障大秦能始終向前,不會重走百家老路。”

“故步自封,亦或是因循守舊,困在舊有的思潮中,難有寸進。”

“不過真到了那時,天下恐還會生出一些動蕩,到時你恐還需費一些心神。”嵇恒莞爾。

嬴斯年輕笑一聲。

他倒並不怎麽把百家放在心上。

百家再厲害,也是大秦扶持起來的,等百家將大爭之世的數百年的積累盡數的施展出來,釋放出來。

百家的有無就並不重要了。

如今大秦只是借百家之手,讓天下過去數百年的經驗積累,盡可能的發揮出來,為天下受益,借此促進大秦的改革。

一旦改革完成。

大秦定然會建立自己的體系,不會繼續假以他人之手,而且大秦從骨子裏都有一種高傲。

便是想自己制定規則。

嵇恒繼續道:“天下過去的秩序,從來都是自上而下,而改變了思維的百家,其實導致的是自下而上,通過底層生產力的提高,繼而改變天下現有之格局。”

“這跟大秦的改革是相輔相成的。”

“甚至……”

“自下而上還更重要一些。”

“體制其實某種程度而言,只是一個載體,最終依靠的還是人,天下從來都是人治,只要人靠譜,任何制度都能有序運行。”

“然生產力不夠,卻是會釀成很大的困境,便是人活不下去,而這便是我跟始皇的觀念不合。”

“我重民。”

“始皇更重天下。”

說到這。

嵇恒擡頭,望向了天空,淡淡道:“天下的革新方向,你應當都聽聞了,先易後難,最難的其實並不是所謂的體制改革。”

“而是田地!”

“這也是當年,我一直極力避免去觸及的,現在也同樣,大秦對田地的改革,只能在體制之後。”

“在此之前,則要充分發揮百家的潛力,將生產力大幅提升,等到田地問題解決,從而促進天下生產的快速爆發。”

“以此來夯實改革的成果。”

“某種程度而言,這些其實都是行走在懸崖上,稍微有一個環節出現問題,便會極大的提高風險。”

嬴斯年眉頭一皺。

嵇恒繼續道:“不過治理天下本就如此,重實際,而輕民意,只要最終結果是好的,日後自會有民眾為你喝彩。”

“你作為大秦長公子,當要秉持一個觀點,以長久為念,以天下長久的發展為目標,切莫急功好利,也切莫好大喜功。”

“為君者穩字當先。”

嬴斯年頷首。

他拱手道:“嬴斯年記住了。”

嵇恒轉過身,突然道:“你其實可以回去告訴扶蘇,我無太多私念,所為只有一個目的。”

“便是改天下既往之風氣。”

“讓天下逐漸進入到真正的發展階段,給天下開辟一個新的土壤,讓世人能擺脫舊有之束縛,認識到發展技術對天下的便利。”

嬴斯年苦笑。

最終。

他拱手道:“學生記住了,定回去詳實的告知父皇。”

嵇恒點頭,笑著道:“如今世官制已廢除,韓信對匈奴的討伐已接近尾聲,天下改制也將邁入到新階段了。”

“我並不會參與其中。”

“我只在意百家對生產方面的改良跟改進,至於其他方面,我都會陸續放權給改制府其他官員。”

“到時扶蘇不用傳令於我。”

“直接傳至改制府其他各司其職的官員即可。”

“我本山中客,坐井談天闊!”

嬴斯年點頭。

三月後,韓信犁庭掃穴歸來,扶蘇正式對兵權進行了拆解,天下的改制浪潮自此徹底拉開了序幕。

隨著百家對大爭之世數百年積累書籍的整理,大秦現有的生產力都得到了較大提升。

不過這些技術上的突破,並未直接推廣至天下,而是優先傳授給了大秦的幾個經濟示範城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