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朝堂的藝術!(第2/3頁)

“這才是天下的現實。”

“你們從來都不是不可或缺的。”

“過去不是,現在不是,將來也不是。”

“而這就是我能這麽理直氣壯的站在你們身前的原因。”

“現在諸位冷靜下來了嗎?”

“若是冷靜下來,或許我們就可以談談那門妥協的藝術了,畢竟不到萬不得已,誰又願意去大費周折?這一番折騰下來,其實也沒有太大的必要。”

“你們終究是大秦的功臣。”

“於國有功。”

“對你們這般刻薄寡恩,也終究讓人於心不忍。”

嵇恒負手而立。

他的確是有恃無恐。

在韓信等人崛起之前,關中的官員對天下是占據主導的,但隨著韓信等關東集團的崛起,大秦已不再是關中集團的一言堂了,天下已有跟他們分庭抗禮的存在了。

在這種情況下,還固執的想維持過去,注定是不可能的了。

關東跟關中的沖突,隨著時間只會越來越劇烈。

最終。

就如歷史上的河北士族和關隴集團一般,兩者爆發出曠日持久,且頻頻爆發的沖突,這種矛盾沖突糾葛,到後面是遠遠超出簡單的個體利益範疇,而是直接進入到了全國性戰略的博弈。

對此。

嵇恒並不願見到。

他要在兩個龐大利益集團徹底對撞前,將這種可能導致分裂的因素給扼殺掉。

徹底彌合東西。

讓大秦的權力樞紐,不再以地域劃分。

而是以權利多寡來劃分。

舉殿死寂。

蒙恬、馮去疾等人都沉默了。

他們低垂著頭,沒了之前的氣焰,顯得很是陰沉。

嵇恒的話,幾乎將他們最擔心的情況,赤裸裸的給揭露了出來。

天下變了!

天下一統時的盛況,如今早已成了過去。

關中並未受到太多實質的削弱,但關東在這六七年裏,卻是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兩者的地位懸殊,也不再是天差地別。

而是咫尺之間。

對於皇帝而言,用關中的臣子,跟用關東的臣子,有什麽區別嗎?

沒有。

皇帝只需要能遵從政令的臣子,能按他心思執行命令的臣子,至於這些臣子是什麽出身,出自於何地,皇帝本身並不關心,也並不在意,而且很早之前,扶蘇就一直在強調,要讓‘老秦人’成為過去。

天下就不該有新老秦人之分。

在這種情況下,扶蘇啟用關東官員,完全是能預見的。

何況韓信等人的崛起,本就是扶蘇有意推動的,他對關東出身的官員,是有大恩的,自然不會有什麽擔憂跟忌憚,更是可以毫無顧忌的使用這些關東官員。

但這不是他們能接受的。

只是就像嵇恒所說,他們在不在意,接不接受有用嗎?

陛下若是鐵了心,要對天下改制,就這麽告訴關東的官員,只要他們同意,便能晉升到朝堂,只怕關東那些官員,都是趨之如騖的,而他們這些老臣,自然也會被一腳踢出朝堂。

張蒼額頭冷汗涔涔。

他擦了擦額頭的冷汗,心中也是一陣的膽寒。

嵇恒太狂了。

這些話,正常情況,無人敢說出。

但嵇恒敢。

他不僅敢說,還敢以此威脅,逼迫大秦重臣,不得不坐下來。

這份膽識跟魄力,張蒼是心驚不已。

他悄悄擡眸,看了看四周。

現在殿內其他大臣都沉默下來,明顯都在思索著其中利弊,不過張蒼心中卻是清楚,嵇恒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也極有可能借此將那些改制給徹底確定下來。

因為……

其他大臣沒得選。

不換思想,那就換人。

這就是嵇那番話的真正含義。

雖然短時間是不可能的,但誰又敢斷定,陛下沒有另做安排?

他們不敢賭。

更沒有任何信心能勝。

如今的扶蘇羽翼已豐,根本不缺可用之人。

就算將朝堂換個一遍,乃至是兩遍,依舊能提拔上來人。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才會如此的不安。

良久。

蒙恬緊緊的盯著嵇恒,問道:“你就這麽確信,你推行的政策,一定能得償所願?”

嵇恒搖頭。

他輕笑道:“世上哪有絕對的事。”

“我只提供大的方向,其中的具體細節,還需各大官署去完善。”

“而且我推行的改制,並不會急於一時。”

“而是以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為期限,不斷地推進夯實,不過我對其有信心。”

“就我看來,天下今後的動亂,很大程度是基於現有生產力的不足,天地不足以養人,而我的想法,卻是借助墨家、農家、陰陽家等學派,不斷積累經驗,提高農業、手工的生產力,繼而最大限度的保持天下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