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野心之大,曠古未有!(第2/3頁)

“也的確不是現在大秦能擔負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今後不能擔負,故這只是我對於體制的看法。”

“另外。”

“再說一個於諸位休戚相關的,既然大秦的官吏享有退休待遇,自然就要放棄一些東西。”

“而放棄的……”

“便是不用納稅的權利!”

“等十幾年,或者幾十年後,大秦的官吏跟地方民眾一樣,都要納稅,民爵只意味著不用服役。”

“至於原因,諸位或許清楚,或許並不清楚,便在於土地兼並,諸位手中掌有大量的權利。”

“而以諸位的身份,自然是無需納稅納糧的,但這也意味著,這其實是給諸位乃至天下官吏開了方便之門,便是有地方民眾會主動‘獻上田地’,以規避徭役賦稅。”

“長此以往。”

“田地大多為官吏跟地方豪強具有,天下錢糧朝堂征收上來的越來越少,而大秦的體制本就開銷很大,又要負擔很多改制後的花銷。”

“最終只會不斷的攤到地方黔首身上,因而大秦今後不會準許官員不納糧不納稅,不過在此之前,朝堂並不會因此虧待諸位。”

“也會相應提高官吏的待遇,以彌補官吏因納稅缺少的錢糧,這只是一個表態,一個給天下民眾的表態,大秦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都要納稅。”

“無一幸免。”

“甚至就算是皇帝也不例外。”

聽到嵇恒的話,在場的官員臉色更是大變,前面分他們的權,已經讓他們有些跳腳,接受不了了,而今嵇恒還打起了他們的‘利’,這屬實太過分了。

也太喪心病狂了。

在場所有人都黑了臉。

即便嵇恒說了後續會提高俸祿,這依舊不是他們能接受的,一旦開了這個口子,這損失的利益,根本不是朝廷的俸祿能補上的。

諸位大臣的神色,嵇恒看的分明,這些政策想落實很難,因為已經觸及到了官吏的核心利益,一個權,一個財。

不過嵇恒並不怎麽在意。

他只是把這件事悉數告知而已,至於最終成與不成,這就是一個互相妥協的過程。

嵇恒繼續道:“除了這兩個方面,大秦還會在律法方面做一系列的調整,這部分諸位應該是在就有所了解,我也就不多言語了。”

“一切立足於民爵。”

“再則。”

“大秦還將一定程度放寬戶籍的限制,準許民眾去經商、為工匠等百業,另外也會讓農家、墨家等學派,在各地修建相應的職業技術學室,用以培養發展大秦百業的技藝。”

“這同樣是有違大秦律令的,但這同樣也是必然的,就城中的醫館,諸位恐都有所知曉。”

“其實很多人都是家學,但這麽多年下來,很多醫者只是在照本宣科,按圖索驥,並無太多實質性提升。”

“因而放開一定限制,準許更多人進入,以加快百業的發展,以提高大秦各方面的經驗積累。”

“這不僅能提高大秦各方面的技藝跟水平,對於整個天下都有極強的促進作用。”

“當然。”

“有利就有弊。”

“世人逐利,也都是趨利避害之人,見到某一行有利可圖,必然會導致很多人大量湧入,繼而釀就良田荒廢,無人耕種。”

“因而需有一定門檻。”

“即唯有獲得公士乃至是上造的民人才有資格去做選擇,而且也需經過專業篩選,才能進入其中。”

“這同樣是基於那份報紙上的一些劃分定下的。”

“也都是日後才會著手的。”

“與之對應的,便是大秦在接下來十幾年,乃至是幾十年,將會為重新劃分州治做準備。”

“鼓勵民間生育。”

“以民戶數量,最終決定幾十年後州治所在,以及州制下幾個主要方面的大郡,這些人口大郡也將獲得朝堂額外的提攜。”

“還有便是改革田地制度,現在大秦的田制是相對有些混亂的,公有制跟私有制混合。”

“關東跟關中也不盡相同。”

“為了實現天下一治,也為了遏制土地兼並,以及鼓勵民間開墾荒地,我個人建議,將田地性質兩分。”

“城邑範圍內的田地,歸國家所有,而地方鄉、裏的田地,歸當地的鄉、裏所有民戶所有。”

“朝堂不能霸占侵占。”

“另外,朝廷當派墨家子弟,重新丈量田地,重新對地方的鄉、裏進行地域劃分,如此一來,在鄉裏的治理下,一定會極力開墾荒地。”

“因為這是地方自己的土地。”

“而地方也只能分配這些歸屬於鄉裏的田地,隨著人口增加,開荒也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事。”

“對於地方開荒的田地,朝堂給予多久的免租免賦,這就由少府去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