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繼承和發揚百家思想!(第2/3頁)

不過在嵇恒看來。

百家思想最重要的還是開啟民智。

對於人和世界的看法,提供了很多開創性啟發性的思路,若是大秦能夠將百家思想盡數吸收,轉化為自己的底蘊,其實完全能夠讓大秦在現有基礎上更上一層樓。

至少精神建設上會高一大截。

張良坐到席上。

他沒有再去開口。

他現已大致能理解嵇恒的思路了。

他認為天下的權勢,從來都不來源於‘神’,而是來源於‘民’。

嵇恒眼中的民,並非是大多數人理解的民。

而是最底層的那些黔首。

他對大秦的改制,很大程度是源於對這些人的尊重,以及對這些人的解放,只不過想真正做到這些,嵇恒需要付出的努力會很多,因為天下並沒有發展到這個階段,至少張良不認為已經有這個條件了。

貿然進取。

一定會付出很大的代價。

若是其他人,他恐早就定言失敗了。

不過對於嵇恒,他還是保留著幾分信心,因為嵇恒敢這麽做,只怕還有一番心思,只是會如何做,他卻是不得而知,而且現在的一切,都還只是一座空中閣樓,並沒有真正落到實處,唯有真正開始推進,到時才能知曉,嵇恒真正在做什麽,又會怎麽達到。

另一邊。

扶蘇已聽聞了改制府的消息。

當聽到嵇恒說要另創‘民法’時,扶蘇臉色不由一變,只是在一陣變幻後,再度冷靜了下來。

他其實是贊成修改法令的,只是沒有想到,嵇恒會這麽幹脆,直接掀了桌子,將舊有的法制,一股腦推向了軍功爵制,繼而在一塊完全空白的領域,另創新法。

此舉固然會讓改制變得輕松很多。

卻也給他帶來很多麻煩。

不過。

扶蘇也清楚。

這的確是目前最好的辦法。

不然光在舊制上拉拉扯扯,就不知要耗費多少時間。

而且有了新法,才會讓朝臣不知所措,也才會讓他們不得不做判斷和選擇。

軍法的繁重,也利於他對軍隊的改革。

整體而言。

算得上是相輔相成。

而有了民法這個框架,大秦很多東西都會改變,也有了改變的理由和借口,再借助‘爵位’的本質,對天下施行一番‘推恩’,繼而讓民法如‘軍功爵’一般,為世人接受。

只是對於嵇恒提到的教育、醫療等方面。

他心中始終抱有忌憚。

他總感覺,將這些方面放開,會對天下造成不利影響,也會影響到大秦對天下的控制,畢竟自古以來,擅長滋事鬧事的,多是讀書人,讀書人多了,天下治理恐也會難上不少。

不過。

依舊是能接受的。

在仔細的想了一番後,扶蘇頷首道:“雖然嵇恒的想法很大膽,也很別開生面,但不得不承認,的確是當下最好的辦法,也唯有此法,才能化被動為主動,始終掌握著改制的主動權,不至於落入到朝臣的攻訐和爭辯。”

“只是剛一開始就妄動了大秦根基。”

“今後只怕會更甚啊。”

“嵇恒啊嵇恒,朕可以容你,也準許你改制,但朕終究是有底線的,若是你真為你所謂的理想抱負,視朕的大秦於不顧,朕說什麽都不會讓你再繼續的。”

扶蘇喃喃低語。

這是他說給嵇恒的話。

同樣,也是說給他自己的話。

想讓自己始終保持警惕。

另一邊。

改制府今日商會的內容,也很快傳至到朝堂大臣耳中。

聽到嵇恒口口聲聲說要另立新法,不少官員都面色一變,甚至是面露慍色,認為嵇恒太放肆了。

大秦本就以法立國。

他們對現行秦法是極為了解的。

若是另立新法,他們現掌握的秦法,也就成了無效之法。

雖名義上依舊在執行。

但按嵇恒的說法,那是軍功爵下的法。

只適用於軍中。

他們身在朝堂,又幾人能領兵?又有幾人能跟軍隊打交道?那可不就相當於,辛辛苦苦背了幾十年的律法,一下子全都變成了空文,這讓他們如何接受的了?

而且一旦律法變更,對於他們處理政事,也會帶來很多麻煩。

這又豈是他們想見到的?

一時間。

群情激奮。

不少官員,尤其是禦史府、廷尉府的官員,更是信誓旦旦的叫囂著,要跟嵇恒理論一番,更有甚者,直接一份彈劾書送到了扶蘇案上,想要彈劾嵇恒的胡作非為,還有人將整個改制府的官員都給彈劾了。

以彰正義。

整個朝堂因改制府的一次例外吵成一團。

不過吵的內容卻極其一致。

都是在指責嵇恒。

翌日,朝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