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變數已至,未來已來!

一個月的時間過得很快。

昔日博士學宮的舊制,如今已被清理完畢。

重新掛上了門匾。

改制府。

蕭何、陳平等人,在後面大半月,基本都在裏面辦公,在後半月,巴蜀的李二郎,關東的公輸讓等人也陸續到了,每個都獲得了一個不小的辦公地。

只不過作為主官的嵇恒,除了當日朝會結束後來了趟,此後便沒有來過。

倒是張良。

在後半月不時前去。

只是張良畢竟身份有些特殊,蕭何、陳平等人,也都下意識跟張良保持著一定距離。

張良也不在意。

除了詢問一下基本情況,便就是在改制府裏打探朝廷消息。

不得不說。

臨近皇城,各路消息,聽的總是比外界要齊全,也更快速,至少在這半月裏,張良對北疆的情況有了一個較為具體的認識,對於嵇恒所說的‘經濟戰’,也有了不小的認識。

在大秦跟匈奴互通商貿下,大秦對外表現出的是很需求牲畜。

尤其是牛羊。

在最初一兩年,更是高價收購。

故匈奴人見有利可圖,在後續幾年,都將很多草地,用來放牧牛羊,以換取高額回報。

大秦一直信守承諾,但凡匈奴人以千頭數量的牛羊來販售,都能賣的一個不小的高價,然若是數量低於千頭,則只會落入到邊疆的小商販手中,而這些小商賈唯利是圖,斤斤計較,最終會不斷壓價。

因而後續幾年,匈奴各大部族,其實都有所調整。

主要以大量畜牧牛羊為主。

而這自然要搶占到其他部族的操場。

這無疑也擠壓到了其他小部族的生存環境,甚至匈奴大部對於小部族的吞並還因此快速了,而這一切都只是為了跟大秦互通商貿,在有利可圖之下,匈奴很多草場都變成了牛羊的放牧場,馬匹數量也隨之減小不少。

隨著雙方互通有無,牛羊的數量越來越多。

大秦朝堂開始有意壓價。

而這直接導致了草原的牲畜價格大跌,草原原本就是為了販售才畜牧這麽多,眼下這一被壓價,整個草原的經濟狀況,陡然的急轉直下,賣不出去,就要一直消耗草場。

加之又遇到幾次有一定規模的旱災跟雪災,這更是讓草原本就捉急的情況雪上加霜。

最終。

一番清點下來。

匈奴人販售一頭牛羊給大秦的利潤,相較過去幾年的付出,實則是入不敷出的。

在各種抱怨下,匈奴人不幹了。

也就有了這次南下。

在張良關注北地的情況時,蕭何跟陳平也注意到了。

兩人在一番深思後,也發現了這點端倪。

相較於陳平跟張良,蕭何對內政方面更精通跟熟練,很輕易的洞悉到了其中的關鍵,互市,本質上是相互的,但大秦地大物博,中原若是真的論起來,是更需要草原的馬的,只不過大秦偏偏並不怎麽缺馬。

倒也不是不缺。

只是大秦對養馬很擅長。

大秦立足關中的秦非子就以養馬而擅長。

後續幾代君主,也或多或少靠‘驅車’或者給周王室送好馬,給自己積攢下的基業,因而養馬這門手藝大秦皇室是很看重的。

這就導致大秦對馬的需求量並沒那麽高。

大秦對匈奴索取更多的是牛羊等肉類,這就導致匈奴掉入到歷史上管仲針對小國的那般算計,只不過匈奴人反應過來太遲了。

僅僅是通過商貿,其實是達不到效果的。

其中的關鍵是長城。

在某種方面,這時的長城不再是軍事設施,而是更接近一種貿易壁壘,大秦通過長城,將中原跟匈奴的貿易線路跟交易節點死死的控制著,讓匈奴沒辦法討價還價。

這只是其中之一。

大秦跟匈奴互通商貿,還有一點很關鍵。

參與之中是有商賈的。

而且是大商。

這些大商賈跟過去不一樣,這是背地朝廷控制的,而這些人深諳經商之道,所以對於邊地可能串通匈奴的小商販進行了圍剿,繼而保障了貿易的主動權,死死被抓在了大秦手中,而通過早期的高價,也逼死了那些小商賈。

從而形成了‘皇商’的一家獨大。

店大欺客。

從始至終,大秦跟匈奴的商貿,主動權都牢牢被抓在大秦這邊,匈奴根本不能反制,大秦可以不換匈奴的牛羊馬,但匈奴卻難以承受沒有茶葉、鹽巴、絲綢之物。

如此一來。

‘逼反’匈奴,也是大秦可操縱的。

想到這。

蕭何面露一抹駭然。

他已察覺到了一些不對勁。

如果真是朝廷在逼著匈奴‘反抗’,繼而導致了這場南下劫掠,那是否也意味著韓信的北上,也是在朝堂的預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