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百官共監之!(第2/2頁)

眼下他們墨家情況剛有好轉,公輸家就來了,這讓他們很難接受。

殿內雜議聲不絕。

半晌。

陶舍出列道:“陛下,這份名冊是否有些太過草率了?其中很多人選,臣認為不當,也不該入選。”

“尤其是後幾位,更是沒有身在鹹陽,這一來二去,來回的時間可就拖長了,臣懇請陛下從長計議。”

“臣附議。”

“臣也附議。”

“……”

隨著陶舍的開口質疑,一些心中有想法的官員,紛紛開口,都表露著自己對這份名冊的不滿跟不解。

扶蘇頷首。

似早就意料到了這個情況。

他淡淡的掃了嵇恒一眼,嵇恒眼下一副神遊模樣,仿佛對這些質疑聲充耳不聞。

扶蘇蹙眉。

他輕咳一聲,讓百官安靜下來,淡淡道:“諸位愛卿的疑惑,朕同樣知曉,但改制之事,牽涉到方方面面,並不僅限朝堂。”

“這份明冊也從不以朝堂為依據為標準,而是以天下實際情況而定,其中牽涉有法、內政、工等等,為的便是全面而深徹的改制。”

“其中關東跟關中互有對照,以此來保障對天下情況的深刻了解,這只是當下參與改制議論的人選。”

“日後也會逐步充實,相應的官署,以監督落實改制的政策,眼下只是初步擬定。”

“另外。”

“朕還要宣布一件事。”

“朕決定特赦張良,並特許張良入改制府,參與天下改制。”

一語落下,舉殿皆驚。

前面的名冊,已經讓他們深感驚訝了,但聽到扶蘇現在的話,全都目瞪口呆,被驚的說不出話來。

特赦張良?

還讓張良參與改制?

陛下這是失心瘋了嗎?張良可不是跟大秦一條心的,前面的那些人,再怎麽樣,都是朝堂的官吏。

但張良。

他可是六國余孽。

張良對大秦犯下的罪狀,可是罄竹難書,如此罪大惡極,窮兇極惡之徒,陛下竟要赦免?並委以重任?

“陛下,三思。”稍許,廷尉史祿出列反對,他沉聲道:“陛下,張良此人對大秦犯下之罪不計其數,對大秦造成的傷害跟影響更是滔天。”

“不殺都不足以平民憤,豈能再委以重用?”

“臣請陛下收回成命。”

史祿態度堅決。

身為廷尉,他卻是不能不開口,不然大秦律令不就成了兒戲?

扶蘇頷首。

他又如何不知,其中的不妥?但正如嵇恒所說,大秦眼下需要張良這樣一個‘對立’面,以此來倒逼大秦改革更徹底。

他笑著道:“愛卿的擔憂,朕同樣清楚,但朕過去聽說過一句話,最了解自己的,往往不是自己本身,而是自己的敵人。”

“朕這次的確會特赦張良,但只是讓其作為大秦的一面鏡子,並不會始終委以重任,若是其真是別有用心,心懷不軌,諸卿可盡管彈劾。”

“朕定嚴懲不貸。”

“朕同樣知曉,改制之事非比尋常,也非同小可,不能這麽輕易草率,但朕同樣有自己的考量。”

“先皇在世時,便不止一次的說過,大秦的功業,從不是所謂的四海一統,而是深徹盤整天下,文明再造,在河山重整,在天下太平。”

“如今四海徹底歸一。”

“天下正式步入到了新階段,對於天下的盤整也該繼續進行了,朕不願將目光局限在一城一池。”

“而是要放在整個天下。”

“不僅只是對大秦現有制度進行改正,更是想改制華夏文明,盤整華夏河山。”

“這份名冊雖是出自鐘恒之手,但的確是得到了朕的同意,正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朕既然決定任命鐘恒改制,便只會堅定不移的相信,然若是其當真難堪大任,或者別有用心,到時朕同樣不會姑息。”

“朕願相信一次。”

“也希望諸位愛卿能相信一次。”

“不過朕醜話也說在前面,若是誰膽敢在改制上亂動手腳,亦或者意欲圖謀不軌,那就別怪朕不客氣。”

“天下百官共監之!”

“陛下英明。”扶蘇的話,剛落下,嵇恒的聲音就緊接著傳出,這也讓其他人眼皮一跳。

不少人冷冷的盯著嵇恒,眼下也只能跟著附和道:“陛下英明。”

嵇恒一臉平靜,對百官的神態,直接無視了,他只需要結果,眼下結果已達成,其他不重要。

嵇恒緩緩站直了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