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天下烽火!(第2/2頁)

蒙毅張了張嘴,當即明白了。

陛下不在乎。

陛下只要最終的結果。

蒙恬輕嘆一聲,低聲道:“如今的陛下,早已非是當初了。”

“始皇在時,一統天下,太過迅速,導致六地很多積弊,為朝廷接過,六國余孽也大量的逃逸,反叛勢力殘余很多,六地跟朝廷也始終心有嫌隙,陛下吸取了過去的經驗,不願再重蹈覆轍,故有意放縱了這次亂事。”

“陛下就是要讓關東亂。”

“等關東亂到自己都承受不住,亂到希望大秦出兵平亂,亂到民心所向、大勢所趨時,朝廷才會將這場由六國余孽引起的叛亂,徹底鎮壓下去。”

“自此之後。”

“六地的民心也將徹底歸附。”

“天下歸秦!!!”

“此戰過後,六國余孽在關東影響力將徹底消失,徹底為人厭惡,甚至也將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今後六國余孽再想圖謀反秦復辟,也幾乎不可能了。”

“人心盡失。”

“六地的官吏,在這場戰亂中,死的死,傷的傷,反的反,逃的逃,留下的都是忠於朝廷的官員,至少這些人是真為大秦拼過命、流過血,而陛下這一兩年,一直致力於興建初級學室以及推行‘士官轉職’,為的便是填補官吏空缺。”

“只要給陛下足夠多的時間。”

“大秦足以培養出一批合格的官吏,用以接管戰亂後的天下各郡縣。”

“過去始皇力主的,天下律法一體,官制一體,治權集於國府,決於皇帝,上下統一政令,舉國如臂使指,都會達成。”

“陛下意欲用關東的慘痛,來加快大一統之政的落實。”

聽著兄長的講解,蒙毅徹底明白了。

陛下不是不知。

而是早就有了定計。

陛下圖謀的非是關東一地,而是大秦萬世,只不過代價讓關東民眾承受了,但這未嘗不是關東自己造成的,朝廷這十幾年,給過關東很多次機會,只是在六國余孽、地方官府的阻攔下,始終落實不下去。

這也讓陛下徹底失去了耐心。

蒙毅道:“如此一來,只是苦了關東民眾。”

蒙恬搖頭,笑著道:“未必。”

“大秦的體制,打仗,永遠是底層最好的機會,這同樣適用於關東。”

“隨著各地生亂,地方官府無疑會加征不少的士卒,這些底層民眾在這場天下大亂中,未嘗不能得到機會,若是能抓住,完全能如關中士卒一般,扶搖直上。”

“這場天下亂事。”

“是禍事,同樣也是機遇。”

“等到這次戰亂結束,天下將再無新老秦人之分。”

“而陛下最近的重心一直在致力於關中發展,等日後天下平定,未嘗不會將其推廣至關東,幾年的戰亂,換來今後長久的太平安寧,未必真就錯了。”

“那朝廷多久會正式插手?”蒙毅問道。

蒙恬搖頭。

“不知道。”

“陛下的心思,不是我們能猜度的。”

“不過朝廷介入的時間不會遲,至少章豨、韓信、翁仲、蘇胡、楊武等五支軍隊,在適當的時候,一定會被派出去,但這五支軍隊加起來,也就十萬人,而且是各自為戰,如此情況下,想借著這十萬大軍橫掃關東,無疑要花費很多時間。”

“最終天下何時平定,要看陛下何時再派人。”

“亦或者……”

蒙恬遲疑了一下,有些不確定道:“讓這十萬大軍,後續歸於一人統轄,再輔以地方郡縣的兵力,構成十幾二十來萬的大軍,繼而一舉蕩平天下叛賊。”

“若是這樣的話。”

“最終領兵之人,將會成為大秦新的上將軍。”

“就如當年李信,王賁跟我一樣,我等三人年紀相仿,都為始皇器重,最終都得到了機會各自領兵征伐六國。”

聽到蒙恬的話,蒙毅愣了一下。

隨即在心中思索了一下,似的確很是相像。

不過當年的兄長,王賁、李信,都是領兵一二十萬,根本不是這五名將領能比的,但若是最終五人中有人能脫穎而出,執掌關東全部兵馬,就已達到了這三位將領昔日的高度,日後未必不能如兄長所說,成為大秦上將軍。

統領天下兵馬。

他蒙毅出身將門,對軍事有所了解,深刻的知曉,統領一兩萬兵馬,跟統領十幾萬、幾十萬兵馬是截然不同的,難度更是天差地別,這五名將領,目前或許都可圈可點,但日後恐未必真有這個能力,統領幾十萬兵馬。

不過隨著關東平定,天下也沒有太多戰事了。

那倒也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