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最後的挽歌!(第2/2頁)

“大秦自來只崇尚一個道理。”

“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不將這些匈奴人打怕、打滅,匈奴人就始終會賊心不死,與其讓匈奴南下侵擾大秦疆土,還不如大秦主動出擊,將危險扼殺在國境之外。”

“因而長城一定要繼續修建。”

扶蘇道:“兒臣記住了。”

“關東呢?”嬴政又問。

扶蘇面色一沉,躊躇了一下,沉聲道:“關東這大半年,其實並不怎麽安穩。”

“對於朝廷頒布的政令,關東各郡縣分歧很大,有的郡縣對朝廷政令很是抵觸,也極為不滿,也有一些郡縣十分聽令,將這些政令老實的推行了下去,整體來看,朝廷頒布的政令,最終都落實了。”

“但各地或多或少都生出了一些亂子。”

“不過……”

扶蘇頓了一下。

他冷笑一聲,輕蔑道:“地方的亂子,兒臣並未讓蒙毅去插手,只是讓關東各郡縣自行處理。”

“等關東各郡縣處理完畢,蒙毅再通過核校地方郡縣相應的賬簿,對該郡縣的官吏,做出一定的處理調整,而在兒臣特意叮囑下,關東的亂子,對朝廷並未有太多影響,朝廷還借此控住了一定的關東經濟大權。”

“據少府估算,明年朝廷的租稅賦,會比今年高三成以上。”

“等地方錢幣供應量上來,地方的商品交易也會大為發展,今後數年乃至十幾年內,朝廷的商稅都會得到不少提升,而這也是朝廷執意插手關東經濟大權的主因。”

“要將天下的財政大權看住抓住。”

“但朝廷前段時間,對關東抓得太緊太嚴,導致地方官吏奇缺。”

“雖有北原跟南疆兩所軍官學院填補,又有將關中的學室子弟,送到關東出仕,只是相較關東被捕入獄的官吏,數量還是有極大的缺口,朝廷短時恐都填補不上。”

嬴政道:“天下未定亂世之時,用人要不拘一格,即便稍有瑕疵,只要有才就可以大膽啟用,無須真就非熟讀秦律,知曉秦法的人才能出仕。”

“一切以天下穩定為重。”

“兒臣明白,只是大秦過去得罪士人太狠,很多士人不願出仕,而關東各地的貴族豪強,對大秦十分忌憚,也鮮少願意出仕,這次大秦又將地方不少貴族豪強清掃,更加劇了關東對朝廷的恐慌,兒臣目下也無太好辦法。”

“不過北疆跟匈奴的摩擦一直存在,也能源源不斷提供士官,而地方初級學室也在不斷修建。”

“用不了幾年,大秦官吏短缺的局面,便會得到極大改善。”

嬴政點頭,他又道:“關中呢?”

扶蘇笑著道:“關中倒是一向穩定,隨著阿房宮的停修,以及長城的暫緩,已有數十萬老秦人回了關中。”

“現在關東出身的士卒已有人在軍中嶄露頭角。”

“這對關東底層黔首的號召力很大。”

“隨著時間推移,朝廷能從關東征發到越來越多士卒,到時南北兩軍中,不少老秦人也能得以退伍,回歸到關中,大秦之根基,也會隨之得到穩固。”

“父皇盡管放心。”

嬴政清醒的搖頭,道:“太慢了。”

“若天下局勢有變,當立即著李信,將上邽的數千戶老嬴秦部族,全數遷回關中。”

“也要立即從南北兩地調回十萬大軍鎮守。”

“關中不可有半點閃失!”

扶蘇愣了一下,也是連忙點頭:“兒臣記住了。”

嬴政道:“你處理朝堂政事已有一段時間了,對朝堂也較為熟悉,但掌權天下,跟你過去所做的事,並不完全一致,經濟大權固然重要,但想要執掌天下,最重要的不是錢。”

“而是兵!”

“目下軍中除蒙恬、李信、章邯等人可用。”

“最近軍中冒頭的,韓信、章豨、翁仲、楊武、楊喜、蘇胡等人,都可為用,不過具體能不能用,能不能大用,則要靠你自己去權衡考慮了。”

“朝中的大臣,你早有定計,朕就不多說了。”

“你心中當有數。”

“但對於兵權,必須完全掌控。”

“誰敢染指,就殺誰,無人例外,也不能有例外。”

“扶蘇,你記住了嗎?!”嬴政的聲音一下變得急切不少。

“父皇……你這是……”扶蘇心中有些慌,他已感覺到了不對,始皇這一番交代,更像是臨終囑托。

“朕問你記住了沒有!”嬴政用力拍打著大案,怒聲問道。

“父皇——兒臣記住了。”扶蘇撲拜在地痛哭失聲道:“父皇不要再說了,兒臣不想父皇再說了,兒臣不想聽了。”

“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