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治理!有治,還要有理!(第2/3頁)

“天下錢幣流通量太大,也就會導致通貨膨脹。”

“這的確會稀釋持有者的財富,但最終受害的還是底層民眾。”

“這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

“錢少了不夠用,多了會傷害到天下,但那個度卻很難把控。”

“大秦有一條律令,便是可以通過獻錢幣來獲得爵位,這也會導致,貴族貪官汙吏,之前靠著鑄錢聚斂巨額的財富,到日後再用交錢的方式,來逃脫法律的制裁,甚至是對抗朝廷。”

“律法同樣要與時俱進。”

“治理,治理。”

“除了‘治’,還要有‘理’。”

“若是‘理’跟不上,所謂的‘治’,便是無頭蒼蠅,蒙頭亂撞,早晚會出大問題的,而‘治’是官府需要去解決的,但‘理’卻未必要落到官府頭上。”

“而是當落在‘學室’上。”

“不過我並不喜歡‘學室’,因為學室是培養官吏的,大秦需要提出並完善‘理’的,當是另外一個場所,我更願意稱其為‘太學’。”

“太,凡言大而以為形容未盡。”

“大秦需要這樣的一座純學術類的‘太學院’。”

“這些人求的不是官,而是天下道理,這跟政治無關,而是關乎著世界宇宙的運行,洞悉宇宙之規律並為天下所用。”

“治是實踐,理是理論。”

“唯有理論跟實際結合,才能讓大秦走的更遠,而非是盲人摸象,根本不知自己在摸什麽。”

“就以貨幣來講。”

“想要治理其實很容易。”

“等到天下安定,以秦軍之實力,足以壓制關東,到時強行收回鑄幣權,天下又有誰有異議?若有,殺了便是,若是還有地方勢力不甘心,私下偷鑄,或者是朝廷不放心,認為這些貪官汙吏、富商豪強聚斂了太多財富,已經能夠威脅到朝廷,大手一揮,直接摧毀便是。”

“天下誰敢有異議?”

“治就這般。”

“但如何將天下理順,如何讓天下經濟走向正軌,讓天下始終朝著一個正確卻合適的方向進發,這就不是拍腦門都能確定的,也不是生出個什麽想法,下到政令,就能讓天下按照自己預想一般進行,這是不可能的。”

“始皇做不到。”

“你做不到,其他的秦皇帝也做不到。”

“天下也無人能做到。”

“因而這時就要集天下之所長,讓一部分人去替朝廷想一些‘理’,然後朝廷再根據這些‘理’權衡利弊,最終以最符合朝廷預想的去推行。”

“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不走錯路。”

“或許這些編織‘理’的人未必真就符合實情,但在一代代人的補齊下,這些‘理’會越來越完善,越來越充實,留給大秦改善的機會也會越多。”

“不要太過迷信個人智慧。”

“群策群力才是一個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石。”

“治理天下,靠官吏就足夠了,但天下是會變的,就如這天氣一樣,時刻在變,有朝一日朝廷跟不上變化,或者徹底抑制不住變化,那天下自會亂起來,而且會亂的一發不可收拾,光靠官吏是治理不好天下的。”

“官吏是只懂治的,他們大多不懂‘理’。”

“理關乎著天下發展。”

“發展才是天下和平階段的常態。”

“只不過大秦過去並沒有考慮過,甚至始皇也沒有考慮過,始皇所想,僅僅是沿襲舊制,大力發展農業,同時遏制商業手工業,讓天下盡可能的保持在過去的狀態,如此一層不變的情況下,大秦可輕而易舉的坐穩天下。”

“然而這是不可能的。”

“就如周公分封天下時,他想過日後會群雄逐鹿?”

扶蘇默然。

他沉思了一下,搖了搖頭,凝聲道:“先生的建議,大秦當另外建一座高等學室,遠高於現在的學室,而且以研究‘道理’為主?”

嵇恒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他看向扶蘇,問道:“你可想過,若是大秦不對天下進行壓制,任由商業,手工業發展,天下會變成何等模樣?”

一語落下。

扶蘇一下子懵住了。

“不進行壓制……”他下意識搖頭,因為這不可能,若是不進行壓制,天下根本養不活這麽多人,但他又轉念想到,若是當真如此,天下會如何?

最終。

扶蘇搖了搖頭,苦笑道:“扶蘇想不出。”

嵇恒笑了笑,又道:“那你預想的情況下,大秦最長治久安是何等模樣?”

扶蘇沉思了一下,開口道:“應當是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民眾都豐衣足食,天下太平安定。”

“太空了。”嵇恒道:“也太過理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