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貨幣同樣是大一統戰爭的延續!(第2/3頁)

禦史府的禦史,彈劾的奏疏,更是如雪花般,送到始皇案上。

他其實也清楚,這些禦史並非真對自己有惡意,只是單純的認為那個政策不對,想要始皇下令廢止,以免事態進一步失控,從容落得舉步維艱。

正因為此。

在咬牙硬挺了大半月後,扶蘇終於是堅持不住,跑來向嵇恒求助來了。

這些建議的確出自張蒼之口,但未必沒有嵇恒的影子,而且當初嵇恒便主動提過,只是他因為一些事情,心思很雜亂,並沒有待多久,因而也沒有完全知曉。

而且關東局勢的確有失控的風險。

他不得不警惕。

隨即。

他輕笑道:“如今有先生補齊後續,我懸著的心,終於是落下了。”

“只要朝廷願意下放鑄幣權,關東目前的劍拔弩張,也會隨之消散不少,而且錢幣大多存於巨富豪強、貴族、官吏手中,對於底層民眾的影響很小,朝廷也完全可以放手去做。”

“如此一來。”

“朝廷在關東的政策便能繼續推進。”

“蒙毅也可繼續高壓威懾,收攏關東的經濟大權,並借此去枝剪地方部分羽翼,繼而讓朝廷進一步加強對關東各郡縣的控制,同時將更多官吏安插到地方,讓朝廷對關東有更多的認識和掌控。”

“二來,通過下放鑄幣權,會讓很多貴族、巨富瀕臨破產,也會讓很多豪強實力大為縮減,整體而言,暗自削弱了地方實力,鞏固了中央集權。”

“三來,進一步推進了大一統政策,讓秦半兩徹底深入人心。”

“四來,銅礦鑄幣乃暴利,若是朝廷下放鑄幣權,定會引得各地的銅礦,紛紛投入到貨幣的鑄造之中,對於關東私鑄兵器甲胄,也是一個極大的打擊。”

“無論從何種角度講。”

“這都是利於中央,而有損地方勢力的。”

“關鍵還會引得地方內耗。”

“朝廷坐收漁利。”

嵇恒看了眼扶蘇,搖了搖頭。

他淡淡道:“你把事情想的太簡單了,這件事沒那麽容易確定下來的,鑄幣權涉及的是君主的去哪裏,下放鑄幣權,這無疑是在分權。”

“而且下放鑄幣權,會導致越來越多的人,去搞采礦冶金。”

“最終無人願意種地。”

聞言。

扶蘇臉色微變。

他已明白嵇恒這話的含義。

下放鑄幣權,固然很好,卻跟秦制相悖。

大秦自商鞅變法以來,就極為反對這種好逸惡勞,若是自己在朝堂上提出,只怕很多大臣都會不同,尤其是法吏出身的官員。

更關鍵的是。

這是分權。

跟父皇的意願相悖。

扶蘇面色變了又變,最終,眼中露出一抹堅決,沉聲道:“開弓沒有回頭箭,既然已開始做了,便只能一條道走到底,絕沒有半途而廢,更沒有中途返回的可能。”

“我扶蘇過去一直為朝堂詬病,甚至一直為父皇不喜,便是扶蘇對法家並不那麽認同,故當時朝廷很多法吏出身的官員,都對扶蘇頗為微詞,只是近幾年,扶蘇變化很大,這些法吏出身的官吏才漸漸認可了扶蘇。”

“但扶蘇依舊是那個扶蘇。”

“他們心中的成見,或許依舊存在著。”

“既然如此,那就讓這個微詞再大一點吧,我扶蘇一人擔之。”

“只要最終對大秦有利,為父皇不喜,為大秦制式的法吏詬病,甚至是為天下人輕慢,我扶蘇也不在乎,身在其位,有時候在所難免,若是連我都下不定決心,也不敢去承擔這個風險跟後果,又豈能奢望其他人?”

“扶蘇願意承受這個代價。”

“也無怨無悔。”

扶蘇一臉正直,毫無半點猶豫。

他不可能後悔的。

如今已是箭在弦上,也容不得他反悔,一旦朝廷退縮了,便意味著朝廷對關東產生了忌憚,這對整個天下的影響是很微妙的,極有可能引起關東勢力的進一步逼迫,這是扶蘇不願見到的。

他也不想退。

一步退,步步退,何時有頭?

如果局勢在自身,他又豈能因愛惜羽毛,而錯過這大好機會?

嵇恒笑著點點頭。

他緩緩道:“你不用一副慨然赴死的模樣。”

“朝廷的意見的確會很大,但現在少府是張蒼,你只需說服張蒼,再說服一些朝臣,此事未必不能得行,只是阻力的確會大很多,尤其若是最終結果不好。”

“你這儲君位置恐都未必能保。”

“雖然可能性不大。”

“另外。”

“鑄幣權下放並不是什麽好辦法。”

“也只能用這一次。”

“一旦有了這次的經驗,地方勢力定會大幅警覺,朝廷再想如法炮制,也會無比的艱難,畢竟那個‘稱錢衡’的東西,也就第一次能起大用,而且現在多半只是為了表現對朝廷忠誠,等他們真的反應過來,定會大幅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