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搶錢也是有方法的!(第2/3頁)

嵇恒點了點頭,淡定道:“應該是對關東的後續。”

扶蘇頷首道:“蒙毅已完成了對碭郡的清理,地方各大官府也在蒙毅的雷霆出手下,被震懾住了,紛紛將朝廷要求的鹽鐵送到了相應倉庫,先生當初說的‘開源節流’已完成了大半。”

“北方朝廷也跟冒頓談和了。”

“短時間內,北方都會處於安定狀況,只是會有些許局部沖突。”

“但已無關痛癢。”

“十二金人也早就冶煉完成。”

“鑄成了錢幣六十幾萬枚,如今都已收入了國庫。”

“而阿房宮、各地長城的修建,也都在這幾個月,將大多數人遣散回去了,只留下少部分年限未至的人,依舊做著最基礎的維護跟修建,朝廷也借此省下了價值超過兩三百多萬的秦半兩。”

“蒙毅在碭郡的大清洗也成果頗豐。”

“僅僅是抄沒碭郡一郡的貪官汙吏、地方豪強,收上來的錢糧價值上就已超過了百萬秦半兩。”

“朝廷國庫相較已充盈不少。”

嵇恒點點頭。

在這股‘開源節流’大風下,秦廷的確節省下不少錢糧。

也通過整頓官場收繳了很多錢糧。

但並不可能持久。

而且秦廷的體制是十分龐大的,這也意味著,僅僅是供養這群官吏,朝廷就要投入大量的錢糧,何況還有近百萬大軍要養,以及軍功爵要賜的恩賞,這幾百萬秦半兩,看似很多,若是真的分攤下去,其實根本就不夠看。

嵇恒道:“各地的初級學室可都修建完成?”

扶蘇道:“已開始修建,也有部分學室已修建完成,預估入秋後,便有第一批學子入學,只是天下並沒有太多士人願意主動去授課,地方鄉裏的夫子,也同樣心生抵觸,不過眼下新建的學室並不多,倒也不算太大問題。”

嵇恒頷首,繼續道:“學室是大秦日後興盛之根基。”

“不能有半點懈怠的。”

扶蘇點頭。

他同樣知道這點。

只是過去學室都是法吏授課。

如今在地方修建初級學室,繼續用法吏去授課,明顯就有點得不償失了,在這方面,朝廷能做的,便只能盡量去請地方一些識文斷字的人去授課,只是天下士人大多輕秦,想讓這些人出面,並不是什麽易事。

尤其是朝廷早將儒家得罪了個幹凈。

但扶蘇也並不太在意。

實在不行,就讓地方官吏去頂替一下,或者朝廷給予一定的賞賜。

重賞之下,未必就無人動心。

嵇恒又道:“通過‘開源節流’,朝廷的確盈余下了不少錢糧,但這些錢財都是一時的,並不長久,也不可能長久,所以想細水長流,還需從其他方面著手。”

“故需要收回關東的經濟大權。”

“至少朝廷要知道關東經濟的運轉情況。”

“如今鹽鐵入庫,服役的黔首,大多已歸鄉,地方民心稍有安穩,加之始皇巡行的威懾力依舊存在,而今的確是繼續對關東官府下重手的時候,然正如我之前所說,朝廷任何舉措,都要再三思量。”

“若是動靜太多,只會引得整個關東反對,到時反對太大,阻力也會很大。”

“很多事就推進不下去了。”

“拉攏、分化、打壓,自來便是朝堂運轉的正道。”

“拉攏大多數,打壓一小撮。”

“這是朝廷接下要做的。”

“而這也是蒙毅去關東的目的。”

“相關政令已經頒布,地方官府恐已察覺出了異樣,只是尚不敢置信,朝廷真會對關東做這麽大的動靜,因而大多數人都還處於觀望階段,一旦朝廷開始收緊,地方官府就會逐漸按捺不住。”

“畢竟為官為吏,大多數人圖的就是權,就是利。”

“一旦經濟大權為朝廷掌控,無疑是將自己的命脈,都給交到了朝廷手中。”

“他們自不可能甘願。”

“故……”

“天下變革都是靠利益驅動的。”

“而今朝廷盈余下不少錢糧,故可以適當的將一些錢糧,作為恩賞賜予地方官吏。”

“以作嘉賞。”

“這的確不合律令。”

“也並不怎麽為朝廷接受。”

“但世人逐利,哪怕只是發下一枚秦半兩,都能極大安撫底層官吏。”

“這是為拉攏底層官吏。”

“當然這其實做不做都不太關鍵。”

“關鍵的是,朝廷一旦下定決心,收緊關東的經濟大權,必然要面對地方官府的阻攔,中央朝廷跟地方官府,背地一直存在著博弈跟較量的,若是處理不好,恐會釀成大禍。”

“因而必須慎之又慎。”

扶蘇沉默。

他又豈會不知?

但有些事也必須要去做。